當然不能把責任都算到蘇菲·特納頭上,但從結果看這位好萊塢新星正在親歷《權游》後又一大史詩系列不完美的終章:《X戰警:黑鳳凰》。
儘管這部「福斯打造的最後一部X戰警系列電影」提前北美在中國內地上映,但卻並未如之前的《復聯4》那樣開出紅盤,首日票房未能破億,兩日累計票房1.92億,明顯低於預期。
影片的豆瓣評分也僅有6.0分,創下系列20年最低。
並不是只有中國觀眾不滿意,該片爛番茄新鮮度低至22%,是《X戰警》系列最低分。Metacritic也只有44分(滿分100),IMDB則是5.9分。在海外市場,韓國、法國、英國,該片開畫票房均比《天啟》出現明顯倒退。
總之無論怎麼看,這部耗資兩億美元的二十年終章,都很可能面臨一場爛尾。
更糟糕的是,漫威已經宣布該系列五年之內不會重啟。
1999年,因出演音樂劇《奧克拉荷馬》而聲名鵲起的澳大利亞演員休·傑克曼來到了好萊塢,出演了他人生中第一部商業大片《X戰警》,這是整個系列的開場。《金剛狼3》是他最後一次出演這個經典角色,《X戰警:黑鳳凰》是狼叔第一次缺席該系列。而《黑鳳凰》又成為一美法鯊大表姐們的謝幕。
可到底是什麼令這部寄託著無數該系列粉絲情懷的20年終章爛尾?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抑或是商業的法則?
該背鍋的,是剛接收《X戰警》就遭遇撲街預警的迪士尼,還是頭一次向新老闆交貨的福斯?又或者是頂替了系列功勳導演布萊恩·辛格,第一次當導演的西蒙·金伯格?
而當最善於將超英電影樣板化的迪士尼接手最善於創新的《X戰警》,鳳凰折翼之後,還能再次涅槃嗎?
《黑鳳凰》本應該為整個系列完成一場20年維度的回望與收尾。
但觀眾期待的鳳凰涅槃,卻變成了一次鳳凰墜地。
終結篇的角度原本不錯,「鳳凰之力」是整個系列的最強力量。意外得到它部分力量的琴·葛蕾,已經成為史上最強變種人。
正是憑藉這種力量,《天啟》中號稱變種人C位的天啟,才會被喚醒鳳凰之力的琴秒殺。
但,過度強大的力量,一旦失控,就可能毀滅一切,整部電影的故事可以概括為:琴被鳳凰之力附體變強了,琴黑化了,琴又被X教授的真情告白感動了,琴和外星人大反派放煙花了。
簡單嗎?簡單。但超英電影的故事模板,本不用太複雜,問題在於如何用簡單的故事演出大戲。
但這一次,在新人導演的執導下,故事卻變得兒戲。
電影的重點,當然在核心的「鳳凰黑」上,《黑鳳凰》處理的不用心嗎?用心了。
索菲版的黑鳳凰,那種糾結冷傲,犯錯後痛苦迷茫,清醒後揮灑出的決絕與勇敢,甚至最後涅槃的「鳳凰」形狀,都在突出她極其痛苦的宿命。
她在X教授的「保護」中長大,遠離危險,卻也壓抑了自我,所謂黑化,不過是重新開啟人性的本來的陰暗面。
這些都沒問題,問題在於對故事細節和人物脈絡的處理上,比如——琴黑化的邏輯是什麼呢?
因為她小時候超能力失控導致車禍,害死了母親,X教授為了讓她擺脫負罪感,在她的腦中建了一堵牆隔絕記憶。
鳳凰力爆發後琴得知了真相,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她,所以她要幹掉所有人。
這是什麼邏輯?
最後令她回心轉意的是什麼呢?又是教授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教授的話那麼好使,她大開殺戒的時候怎麼不用?
更可怕的是角色亂來的還不止是琴。
電影最大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是三兩嘴就改變想法,上一秒你死我活,下一秒同仇敵愾,一切歸結為:we are伐木累。
X教授本是智者,這一部變成了唐僧,唐僧就算了,還是個想要拯救蒼生所以不惜犧牲X戰警性命的唐僧。
萬磁王本是一個權謀大師,結果變成了善變莽夫,全程帥到掉渣智商下線。
勞模姐飾演的外星人反派,本應該是世外高人,結果變成了需要她發威就發威,需要她掛掉就掛掉的紙片人。
一向冷靜忠厚的野獸,也因為失去愛人分分鐘找萬磁王一起幹掉自己的學生。
《X戰警》本應該卸下英雄非黑即白的鎧甲,剖開人性自相矛盾的內里,但《黑鳳凰》卻把20年苦心塑造的角色變成了一群情緒病患者,想到一出是一出。
好吧故事就算了,起碼還有兩億美元,兩億是什麼概念?馬修沃恩用1.6億美元拍出了《第一課》,觀眾本以為精彩的動作場面可以彌補一下故事的不足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