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建議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作者:CUP       2019-06-10 12:31:53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我去朋友家拜訪,剛好碰到朋友家孩子在彈鋼琴,她今天要學一首有難度的曲子,鋼琴老師叫她想照著譜子熟悉一下,所以在鋼琴老師來之前,孩子就自己在熟悉樂譜。但是彈沒一會,孩子就甩臉子不彈回房間了。

朋友見這個情況,立馬喊住孩子:"你幹嘛,又不想彈了?"

孩子生氣地說:"之前的譜子我還沒有學熟悉,就叫我學新的,老是給我這麼難的任務,我的能力又還達不到,太難了我不學了!"

朋友對於孩子的畏難情緒,一時也很無奈,況且鋼琴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也不知道怎麼開導孩子,於是就讓孩子回房間了。

不一會孩子的鋼琴老師就來了,朋友難為情地向鋼琴老師說了一下情況,鋼琴老師笑著說道:"沒關係,這樣的情況我很常見。我去孩子房間叫她吧!"

結果鋼琴老師真的把孩子叫了出來,而且孩子一下子就飛奔到鋼琴前,興沖沖地翻開琴譜,彈了起來。

我們都很好奇鋼琴老師用了什麼魔法,能夠讓剛剛還生氣得想要放棄的孩子一下子又煥發熱情。於是在鋼琴老師上完課後,我們問她:"你剛剛在房間跟孩子說了什麼,為什麼孩子轉變那麼大?"

鋼琴老師笑道:"孩子嘛,總是要'騙一騙'的嘛。我就是跟她說了她平時的學習情況,給予她充分的肯定,並對她接下來抱以強烈的期待。我就跟她說'你彈鋼琴進步很快,我相信接下來你一定能夠做得更好,我很看好你。'"

我說了一句:"相信的力量。"

鋼琴老師說:"對,就是相信和期望的力量,你給予孩子多大的期望,孩子就能給予你相應的回饋,這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這在心理學上叫'羅森塔爾效應'。"

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建議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一、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又叫"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森塔爾效應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的,具體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行為的期望本身將導致該期望成為現實。

"羅森塔爾效應"源自一個神話故事: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少女像,並且皮格馬利翁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熱情和全部愛戀都賦予到這座雕像上,甚至他把雕像看成了自己的妻子,夜以繼日地"照顧"她,撫愛她。甚至他在心裡一直默默祈禱神能夠讓這座雕像真的成為他的妻子。結果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愛神被皮格馬利翁感動,賜予雕像生命,讓他們真正成為夫妻。

這個故事後來被賦予的寓意就是:只要對某件事情懷有非常強烈的期望,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後來羅森塔爾將這個寓意運用到心理學山,並加以實驗論證。

其中一個實驗是:有兩組隨機分組的老鼠,他將A組交給一個實驗員,並告訴他說:"這群老鼠是屬於特別聰明的一類,拜託你來訓練。"然後他將B組交給另一名實驗員,告訴他:"這只是智力普通的老鼠。"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他對老鼠的智力進行測試,通過穿越迷宮的方法進行。而結果發現被告知智力超群的A組老鼠真的比B組聰明得多。原來是因為A組實驗員知道了老鼠智力超群所以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對它們進行訓練,而B組則仍是用對待笨老鼠的方法進行。

在老鼠實驗的基礎上,羅森塔爾還找到一所學校再次驗證。他向學校要到一份全體學生的名單,然後隨機挑選一些學生出來,組成新的名單給校方,並告訴校方:"這些學生經過一項測試發現,他們都有很高的天賦,只不過還沒在學習中表現出來。"

結果在期末中發現,名單中的學生的成績真的比其他學生高出許多,並且除了學習外,興趣、品性、人際關係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建議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二、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的啟示

上述實驗其實告訴我們的就是,期待,特別是權威的期待的力量。"羅森塔爾效應"其實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而上文的實驗也表明了,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帶給人"奇蹟"一般的改變力量。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對一個人做某事傳遞出積極的期望時,他就會在某件事上全身心投入,並發揮自己的潛能,讓自己不斷進步,從而去靠近我們傳達的"期望"。

這告訴我們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積極心理暗示的力量,用"權威的期待"去挖掘孩子的潛力。

世界偉人愛因斯坦的母親在培養一代偉人時也是用這樣的方法。

愛因斯坦其實在小的時候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學生,甚至愛因斯坦的小學校長都對他母親說:"你的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不會有出息。"

愛因斯坦很喜歡一個人呆著發獃,在一次親友郊遊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個個活蹦亂跳,各地方亂跑,而只有愛因斯坦默默地坐在一角,一直盯著水面。親友看到這個情形,都像愛因斯坦母親表示擔憂。

但愛因斯坦的母親不受顧慮,自信地對他們說:"我兒子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了解他,他不是在發獃,而是在沉思,在想問題,他將來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而在母親不斷的積極暗示下,愛因斯坦在心裡也埋下了積極進取的種子,並且以母親的"期望"作為自己前進的目標,時刻地鞭策自己。最終,愛因斯坦成為被世代人尊崇的偉人。

而一代偉人的誕生離不開他母親對他的"期望",也離不開他母親對他不斷進行的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是愛因斯坦最終能成為愛因斯坦的很大原因。

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建議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三、我們該如何利用"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孩子

1.給予期望,不斷鼓勵,增添孩子自信心

"羅森塔爾效應"的核心就是"期望"的力量,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也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因為我們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時,我們首先就要對孩子傳遞孩子能夠"成龍成鳳"的期望。期望本身都是帶有"肯定"的意味的,而這是符合人的本質需要的。當孩子獲得他的本質需要,讓他本身擁有前進的動力時,孩子就會通過不斷地努力、改變而不斷地接近我們的"期望"。

所以當孩子在不斷向我們的"期望"靠近時,我們要不斷地給予鼓勵,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心理教育學認為,當面對同一挑戰和同一競爭條件時,充滿自信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就比如孩子在學自行車的時候,我們期望他今天可以學會,那麼我們就要不斷地向孩子傳遞:"你可以今天就學會"的積極暗示,並且在孩子學單車的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與肯定:"很好,很棒"、"你的平衡能力太好了"、"你比我小時候強多了"、"照這樣下去你今天肯定就可以騎得很好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向孩子傳遞"做得不錯"的信號,以此促進孩子有信心去做,並做得更好。

太難我學不會,孩子自我放棄怎麼辦,建議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2. 營造氛圍,創造條件,激發孩子成功感

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遺傳與智力,而在於家庭和學校的環境條件。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會學會,只要向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與父母交流?


建立孩子的自我認同 雲門教室研發長 謝明霏


帶落難婦人回家,讓她吃飯又給她錢,走時家中老狗卻一口咬住她


攤販老太收張百元假鈔而落淚,事後卻又撿個錢包,失主羞愧難當


打工小伙倒地無人管,老太太救了他一命,小伙走時喊了她一聲娘


老父親來公司找兒子,兒子卻處處嫌棄,老闆出來卻含淚敬禮,傻了


女孩去扶街邊暈倒老頭,姐妹拉著不讓,三天後女孩被人找上門


參加同學聚會,卻穿了身髒兮兮的民工衣服,笑話他的人都羞愧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