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作者:CUP       2019-06-10 12:31:09


8歲的孩子性格比較平靜,非常適合培養學習的習慣,我們這個時候要更多的對孩子心理知識的培養。孩子此時正式進入學校1年或者2年,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高,特別是對事物的看法上,慢慢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你會發現孩子此時沒有那麼粘人了,甚至有時候覺得父母礙手礙腳,此時的年齡正在為自己的個性積蓄力量。

相比於孩子,家長在此時卻沒有做好心裡準備,孩子長大了,伴隨而來的是「有一些叛逆」讓家長不知如何應對。我們此時要從孩子角度想問題,要理解他們背後的真實意圖。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喜歡模仿大人的8歲

8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像大人一樣做各種模仿行為了,雖然他們並不能很好的掌握身體和心理的平衡,有一種想要長大,卻被禁錮的矛盾,此時你會經常聽到孩子說:「我要是能飛就好了」。

在身體上他們已經擺脫幼兒園時期的稚嫩,開始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去很遠的地方,可以做更多的運動。心理上,他們思維開始快速發展,語言能力也不斷的變強,能夠理解抽象思維一些東西。同時他們也在嘗試對社會的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闖紅燈,有些人可以不排隊等等。新的環境給了他們樂趣,但是又有太多不確定性,讓他們猶豫不決。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比如孩子開始學習騎自行車,需要自己去找到騎自行車的平衡,同時還要克服摔倒的恐懼。這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徵,對陌生事物刺激感到興奮,但是對於危險又十分恐懼。此時父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所遇到問題還不能夠獨自去解決,他們想擺脫,但是還依然擺脫不了。

那麼8歲的孩子如何克服這種矛盾心理呢?其實每個孩子表現是不一樣的,有的趨向於獨立,表現的特別勇敢,但是大多數孩子會在依賴與獨立之間搖擺,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思維變化,家庭關係,以及老師同學的行為的變化呢?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孩子思維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對世界認知是比較模糊的,他們分不清現實與抽象,經常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事物混淆在一起。進入小學以後,孩子能發展出抽象思維,可以理解時間、空間等一些概念。同時孩子慢慢走出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學習換位思考。這個過程非常關鍵,換位思考是孩子能否具備同理心的關鍵,具備了同理心,孩子才能夠幫助幼小,甚至能夠幫助父母。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此時的孩子也能夠分清楚虛擬與現實,他們懂得熊大熊二,一槍就會死掉,而且現實里熊是不能說話的。明白巴拉巴拉小魔仙,魔法可以在遊戲里存在,但是現實里是不存在的。而且孩子此時的現實感越來越強,他們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想像,哪些是現實世界。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孩子如何處理社會關係

隨著孩子看待世界方式的不斷變化,他們也在嘗試著如何處理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自己與朋友的關係,或者自己與陌生人的關係。

剛才提到同理心的重要性,孩子8歲時候已經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了,而在家裡是很好的學習同理心的環境。3到6歲時候,孩子還相信父母是無所不能的,8歲時候開始懷疑父母的能力了,開始發現也有家長做不到的事情,但是請放心,孩子還沒有發展到11歲叛逆年齡,父母權威還在,只是你們的關係開始複雜了。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他們現在發現,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他(她)為中心,甚至發現爸爸媽媽不屬於他(她)一個人,還屬於身邊周圍的人,特別是自己擁有了弟弟妹妹以後,他們開始失落,此時需要重塑他(她)在家庭中的地位,認識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同理心幫助他們開始關注他人的想法,也能夠更好的融入這個家庭以及社會之中。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孩子慢慢變得懂事了。曹保平導演《狗十三》就反應了孩子的這一變化,只是電影中孩子在13歲的時候與叛逆相疊加了。孩子通過不斷的與外界相碰撞,從以自我為中心,到發現需要與社會妥協,最後走向「懂事」。電影中李玩從不與社會妥協,到最後硬生生吃下狗肉,都是孩子與社會妥協的結果,雖然有些殘酷,但是這就是孩子走向真實的過程。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如何讓孩子理解公平

其實包括我們成年人,對公平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在孩子眼裡,公平更是誇張的期待,認為這個世界上公平是理所當然的,只要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會特別委屈。其實他們現在的公平只是沒有按照他們預想方向走而已,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公平。

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會把幼兒園的規則,或者家庭的規則帶到學校里,他們認為老師就是家長,家長可以撒嬌,幼兒園老師會過來哄他(她)。可是他們發現原來那套規則不行了,所以覺得不公平,因為家庭里或者幼兒園的規則行不通了。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這個階段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除了老師,就是他們身邊的朋友。社交是孩子此時一項重要能力,他們剛剛邁出家庭的生活圈,要來到陌生社交的圈子,並且要學會妥協,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衝突中去學習,此時家長與老師不要過多的介入,除非孩子交友特別不順利。

遊戲中的孩子

孩子8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注意父母的穿著搭配,同時他(她)開始掌握生活的主動權,並逐漸減少對家庭的依賴,並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轉移到學校,並希望能在學校里獲得認同感。孩子通過遊戲學到的,和他們在正規課堂上學到的一樣多。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在八九歲的時候,竟然一點也不想玩遊戲,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你的孩子太害羞,或者心中有顧慮和煩惱,讓他們沒法上前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而這些顧慮,依靠他們自己一般是很難解決的,如果有人從旁協助就會容易很多。

孩子的8歲非常關鍵,家長不能不關注

當然,家長許多時候擔心的不是玩本身,而是孩子在外面玩什麼、怎麼玩、跟誰玩。八九歲的孩子和六七歲的孩子相比,在遊戲的選擇上是非常不一樣的。六七歲的孩子會選擇比較簡單的遊戲,稍微複雜的他們玩不了。而到了八九歲,孩子的身心能力已經得到了較大提高,他們開始被一些有清楚規則的遊戲項目吸引,比如體育活動和棋類遊戲。這兩種遊戲都有一定競爭性,都需要運用才智來擊敗對手,這也符合這時候的孩子想要調動能力去一展身手的心理。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太在乎遊戲里的輸贏,影響情緒。但其實這些競爭性的遊戲,只要不過度,對孩子的情緒掌控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還可以教會他希望、失望、勝利、失敗等事情的意義。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這就是爸爸和媽媽,總結的太精闢了!帶孩子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


想讓孩子智慧過人,其實孩子一出生就能訓練了,爸爸媽媽別偷懶


如何給寶寶選第一口米粉?別被商家忽悠,寶寶這個飲食習慣很重要


在過去常見的危險又奇葩的10件事,


會玩兒也是一種能力!別只問作業寫完了沒,這些才是寶媽該關注的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搶回來?


含鐵量比豬肉、羊肉都要高!孩子補鐵重要時期,去菜市場別忽略它


9歲中英雙語比賽金獎得主媽媽談經驗:骨子裡就愛閱讀,那就把閱讀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