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作者:CUP       2019-06-10 12:31:04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面臨很多煩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讓家長頭疼不已。

但在這裡,我們要指出的是,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問題,與家長平時的所作所為有很大的關係。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要讀懂孩子的情緒和內心是困難的,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能針對孩子的行為來做出反應,經常不知疲倦地教孩子怎麼做、哪些行為是不對的等等,這種只將關注點放在孩子行為上的育兒方式,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被父母理解,於是TA會哭鬧、會耍賴、甚至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最終導致無計可施的家長忍無可忍,對孩子進行打罵,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無理取鬧的做法,只是希望藉此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理解而已。孩子是在與父母的相互作用中,來逐漸認識自我存在、自我價值及學會如何應對各種情緒的方法的,孩子的很多行為傾向也都是是在與父母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從現在開始,改變你對孩子的提問方式。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在問「孩子到底怎麼了」之前,家長應該先問問自己「作為父母,我到底有沒有真正感受TA的內心?」,這種提問方式轉變的背後是與孩子溝通方式的轉變,通過這種方式,家長的關注點會從孩子的行為轉向孩子的情緒上來,讀懂了孩子的情緒有助於實現與孩子的真心交流,讓家長學會包容孩子,使得與孩子之間積累信賴,增強聯繫紐帶,進而使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如果家長無法讀懂孩子的情緒,不能接納和包容孩子,那孩子很容易因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變得不安,繼而做出極端行為的可能性也會變大。經常看到新聞報道有點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等原因而自殺,這類事情背後的原因必然很複雜,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如果愛自己、尊重自己,那他絕對不會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

而愛自己和尊重自己的前提,是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夠坦然接受。而做到這一點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並學會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既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內心情感,何為正確認識自己內心的情感呢,是指不但要接受快樂和幸福的情感,還應該對憤怒、悲傷、害怕和恐懼等情感也能夠坦然接受,使自己的情感、內心想法和行為相互和諧、平衡。如果可以正確接受自己的內心情感並靈活應對,不僅能提高自我成就感和存在感,還能遊刃有餘地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各種問題。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丹尼爾戈爾曼博士的長期研究結果表明,相比智商高、成績優秀或家境富裕的人,情商高的人的幸福指數更高,而且情商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提高。

但可悲的是,很多家庭的孩子無法得到這種應有的訓練。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因為家庭結構的變化,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居多,相比以前,孩子平日能接觸的家庭成員大大減少,一般只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如果爸爸媽媽也上班的話,孩子可能就只有奶奶或外婆的陪伴了,這樣相對於七大姑八大姨的環境來說,孩子就失去了許多體驗和學習多種情感的機會,以及接受和處理那些情感的學習機會。另外,更糟糕的是,孩子家長由於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對孩子的情感情緒往往無暇顧及,或受自身觀念、知識所限而無法顧及。再加上家庭成員的矛盾、甚至離婚等種種原因,導致很多孩子在情緒管理、情商方面出現問題。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請關注孩子的行為背後所包含的情緒。孩子的哭鬧、發脾氣或大喊大叫等行為,讓家長咋看起來很不可理喻,但其實這些行為是孩子用來表達自己情緒的嘗試。孩子表達能力有限,只能感受情緒,並不懂得情緒為何物,也不懂得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當前的情緒,只好用哭、喊叫等單一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的回應是選擇採用忽視甚至是打罵,還是試圖耐心去理解TA的情緒,將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當孩子的情緒被家長讀懂時,孩子能夠很快恢復平靜,如果家長能配合適當的引導,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逐漸學會用更準確的言行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就能夠更輕鬆地與外界相處。

相反,如果家長選擇忽視孩子的情緒,對TA的哭鬧不理不睬時,會讓孩子覺得困惑,「我好難受啊,可為什麼爸爸媽媽都不理我呢」,而如果家長也因此怒火中燒、情緒失控而打罵了孩子,那麼TA的弱小的內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這種被忽視、被拒絕的情形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會越薄弱,甚至逐漸消失。最終由於無法相信他人和尊重自己及他人,變得我行我素、消沉或衝動敏感,繼而遭致更嚴厲的訓斥,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便是我們所謂的問題少年。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家長合理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光是讀懂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除了讀懂孩子的情緒,還需要無條件地接納和包容其情緒,同時通過為TA的行為劃定界限,教導TA面對情緒問題時怎樣處理才是合理的。

比如說孩子明明剛吃完冰激凌,但哭鬧著還想吃,然後媽媽因為情緒爆發而打了孩子,爸爸見了心疼地哄道「寶寶不哭了,臭媽媽竟然打寶寶,爸爸帶你去吃冰激凌」。這種類似的情形相信在很多家長之間發生過,但這樣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的方式會讓寶寶混淆是非,孩子就會簡單地認為媽媽不讓吃冰激凌時哭著找爸爸就可以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試著讀懂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加以引導,比如可以給孩子說「我知道我家寶寶最愛吃冰激凌了,甜甜的味道特別棒,媽媽也很愛吃,但媽媽以前吃多了肚子疼過,所以為了不讓寶寶也肚子疼,才不給買的,我們改天再吃好不好」。大人必須給孩子做出明確的行為限制,這樣經過幾次後,孩子就會明白冰激凌吃多了難受,就會自覺地不再吃了冰激凌還想吃了。

家長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緒?首先要包容、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

如果家長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都能採取這種包容孩子的情緒,但對其行為劃定界限的模式,那麼很多育兒過程的的棘手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各位家長趕快試試吧。

參考書籍: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會玩兒也是一種能力!別只問作業寫完了沒,這些才是寶媽該關注的


孩子玩具被搶,該不該搶回來?


含鐵量比豬肉、羊肉都要高!孩子補鐵重要時期,去菜市場別忽略它


9歲中英雙語比賽金獎得主媽媽談經驗:骨子裡就愛閱讀,那就把閱讀做到極致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寶寶,上幼稚園後這2點差距明顯,家長別不當回事


天天跟婆婆吵架,親媽中風接來了婆家,卻看見婆婆居然這樣對親媽


買菜遇老闆多找人錢,剛想提醒,老闆卻打斷我,還多給那人兩顆菜


兒子結婚他蓋房又買車,女兒結婚他只送一條被,女兒卻養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