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作者:CUP       2019-06-10 12:29:52


上周末,在孩子的家長群里,大家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孩子,到底該窮養,還是該富養?

這讓我想起了郭德綱的「育兒」理念。偶然一次看他的採訪,他談到了與自家兒子相處的一件小事。

有一年,一夜秋風勁,郭德綱家的柿子樹葉子落盡。紅紅的柿子,就像院子裡升起的燈籠。

很快,就有喜鵲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兒子急了,不由分說,就去驅趕。

老郭看到,急忙攔阻說到:「別這麼獨,讓它吃!」

老郭摸著兒子的頭,又說:「喜鵲和我們人類不一樣。人的一生有很長,不差這一個柿子吃。而這隻喜鵲這輩子頂多吃這麼一個柿子。看它有東西吃,也是種快樂。」

「別那麼獨,讓它吃!」我覺得這實在是很好的教子方式。老郭也沒提養孩子是該給予物質還是不該給予物質,唯提到一點:「天下父母,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

對這句話,深以為然。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好的教養至關重要。

哈佛大學的一個心理學研究項目曾花了75年跟蹤了724個人,試圖研究到底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

經過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只有好的教養,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而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教養,絕不是靠金錢、地位和外貌,而是靠父母的引導和身體力行去影響孩子的。

一個彬彬有禮、言語謙遜、在意他人感受的孩子,仿佛讓人感到隆冬壁爐旁的暖意,讓人不禁想靠近,贏得他人的好感。

因此,他們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像身上繫著一條安全帶;

一旦出現意外變故或動盪,安全帶便會發揮作用,使孩子脫離危險,獲得安寧平靜。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想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和好教養,最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今天,有書君為大家推薦一本「傳世經典」《給孩子講論語》,它被譽為萬世之書,天下之學,更是讓孩子從小「知書達理」的「人生導師」。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自古以來,《論語》就被諸多名家推崇:

學者章太炎說:讀《三字經》不如讀《百家姓》,讀《百家姓》不如讀諸子百家,讀諸子百家不如讀《論語》。

教育家錢穆認為:

《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就連商業大鱷馬雲也說:

《論語》是真正人類的智慧,是我重複看、不斷看的書。

學習《論語》早就成為了培養少兒人格養成的重要途徑,早有新聞報道,重視教育的日本,孩子從三歲開始,就必須要學習《論語》。

而今在我們國家,教育部教材改編後,《論語》在語文教材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不學《論語》的孩子,將來或多或少會落後於他人。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這套書特別適合那些,想和孩子一起學習不知道要如何學習,或不清楚怎麼引導的家長。看後可以給您開拓一種全新的思路。

這套書也特別適合那些,家長真的很忙,沒時間被陪伴的孩子。看後也能在有趣的知識海洋里刷新自己的理解,並在生活里實踐。

這套《給孩子講論語》,可以讓每個父母和孩子一起,重新在快樂里打開經典之門。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數千年來,全世界的孩子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論語》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語言形式朗朗上口,畫面描述生動形象。

小到舉止言行、衣食住行、生活習慣,大到修身立德、為政處世、治國理政,無一不涉及。

比如梁啟超在《論語》里想到了歷史:「苟無孔子及《論語》,則中國非復二千年來之中國。」

楊絳在《論語》里見到了不同的人:「讀《論語》,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里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

林語堂在《論語》里讀出了趣味:「吾嘗細讀《論語》,精讀《論語》而咀嚼之,覺得聖人無一句話不幽默。」

余秋雨在《論語》中體味到了美德:「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論語》。」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每位文學大家讀同一本書,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穫。

也正因如此,才更說明了《論語》跨越時代、跨越種族不朽的價值,只要學了《論語》,哪怕一句,也會帶給他前所未有的啟發。

兒童時期,正是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此時他受到的引導和啟發將影響他的未來。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家長要這樣引導

孩子才有興趣學習

《論語》的注釋與解說的版本不計其數,無論選擇哪一種版本,最大的問題就是孩子很難理解其中的含義,無法與自己當下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所以孩子學習《論語》最好的方式,便是家長適時良好的引導與啟發。

第一,與孩子一起通讀、熟讀《論語》;

第二,與孩子一起每日學習一句原文,直譯,引導孩子與自身結合。

那麼,如何適時的引導與啟發孩子呢?

由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陳小雲先生所著的——《給孩子講論語》(全四本) 全書用父女對話的形式,逐字逐句全新解讀《論語》。

堪稱一部給父母學習如何與孩子共同學習《論語》的經典範本!

父女二人每天約定花半小時共同學習,沒想到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啟發的不僅僅是女兒一人,作者也在這個過程中,與女兒互為師生,受益良多。

郭德綱式「育兒」火了: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細節就知道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2-3歲兒童家長必讀 ︳情緒訓練以及如何去'自我中心化'


寶寶身體茁壯成長,爸爸媽媽很開心,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吃了它。


媽媽只要學會這一招,養成的孩子保准孝順懂事


哈佛心理學教授:如何培養一個對自己有要求,內驅力強的孩子


男子月薪一萬,拒絕用父母的錢,卡里突然多出來30萬,回家後哭了


母親農村養老,女兒月寄四千卻不夠花,悄悄回家,女兒淚流不止


丈夫上夜班,妻子好意送點心,門衛指了指監控,妻子如遭雷擊


婆婆不肯出錢讓我們結婚,老公重病,她要來照顧,被我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