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輛Skoda Fabia Combi 1.2TSI也有約一年半了(2016/8/4交車) 開到現在也有35000公里左右,沒什麼毛病
,一些車友會遇到的狀況(方向盤滾輪、升降機、變速箱、雨刷、感應頭燈......)我也跟絕大部分車友一樣都沒遇過.上一台車是2001年的老march,所以剛換車時不管是對外觀、內裝、舒適性、加速性、寧靜性、油耗......等都非常有感的提升,但『事情都是相對性的』開這台車開久了,開始對他習慣,習慣後也開始對他嫌棄!嫌棄的點沒有別的,就是今天我的重點『隔音』
開march時,開莫約80車上講話就已經有點難聽清楚了,我還記得我開到15格我和副駕講話是用吼的!換成Fabia時,開莫約120時差不多是march開60的吵雜程度,同理速度越高也越吵.....(但20格時倒也沒有需要用吼的程度辣~
) 某次坐過大學同學的凌志中古車(好像是GS300),車齡好像有10年左右了,但車內的寧靜度當下讓我為之震懾!找尋了外麵店家做車內隔音的價位後......讓我心中萌芽了『自行DIY』改進車內寧靜度的想法(整車8000~40000都有)
本身為餐飲業,沒什麼機會可以連休好幾天,趁著過年前跟公司請了三天連假,決定利用這三天好好搞隔音工程.在這之前不斷的上網爬文找個車型的分享經驗(爬文筆記了約一個月),對於施工順序、所需工具、材料、細節一一都記錄下來交叉比對統整我想要的(畢竟每個店家施工理念和用材都不盡相同)在2/13連休第一天開始整個桃園爬爬走買工具材料,開始了我DIY車內隔音的第一步.
以下開始圖文介紹,由於一個人自行施工,照片手機拍攝,照片不足、相片傷眼請見諒
首先車內噪音來源:爬文後心得大致上是後行李廂、底盤、輪拱、門板、天棚為主要施工項目(我有選配全景玻璃,所以天棚可以不去管它) 目標就放在後行李廂、門板.
開始拆一些托盤椅子(下面分解說明步驟)雜物等等,拆下來的物品全部塞到老婆的LUPO上(差點塞不下,東西爆多)
雜亂的線路,之後寫自行加裝品項時再一起寫怎麼整線的~
主角材料 吸音棉、止震墊(露天上購買) 據爬文,制震墊防止低音波共鳴,隔音棉吸收中高音波. 這兩項加起來約5000有找
主要工具 塑膠板手(拆內裝用,非常重要)、星形起子(非常重要,沒有這個別想拆車上任何一顆螺絲,主要用T25)、一字板手、大剪刀(可以更大把的,切勿用小剪刀,會剪到死) 圖中的十字起子是誤入(動工之前先準備.後發現根本沒十字螺絲被我扔回工具箱)
第一部分:後廂
動工囉~以下順便介紹內裝拆卸順序和螺絲鎖扣的位置供車友參考備用(我全部自行摸索,所以第一天在拆左後輪拱內裝整整花了3小時......
)
前置作業:先拆除兩個椅墊和椅背,椅墊簡單好處理,由圖中方向依序拆起即可完成.
椅背要先64傾倒後會看到中間連接處有個座,將塑膠飾蓋拿掉,用星型起子(T27)轉開螺絲
椅子另一側用一字起子把C型金屬卡扣推到開口朝上,就可以將椅背拿起.(6那邊除非將中間安全帶組拆掉不然無法將整組椅背拆出車外,4那邊可整組分離車體)
首先,先拆除後行李箱護板(先把防水膠條弄到塑膠飾版裡面,在由箭頭標示方位拉出塑膠卡榫最後提起整個護板) 之後才能開始拆除兩側飾板喔
左邊先來,先拆D柱白色內飾板 (由上方手握兩側掰開塑膠扣後,下面三個卡榫直接輕鬆拉出即可)
再來於黑色輪拱飾板會看到兩個星型螺絲(分別為後伸縮障板凹槽處和D柱內飾板內)和一個塑膠螺絲(由左至至右為星型 塑膠 星型) 這裡用T25拆下
再來拆下掛勾(掛勾下方有一顆塑膠螺絲)
再來靠近後座椅那的行李箱網固定釦也有一個塑膠螺絲要拆出
再來就是掰開整體飾板卡榫(附上卡榫位置)就可以成功移除輪拱飾板(掰開卡榫後注意三角窗那邊有一塊凸起物會擋住,別硬拉,見圖中紅框處) 另外行李箱燈、點菸器的線組記得拔開(燈要先拆開黑色外座才能從飾版洞移出)
此為拆卸後內部圖
此為拆卸的飾板內部圖
把原廠貼的隔音棉撕掉(要在輪拱上貼止震墊,必須撕除,注意要清潔殘膠)
備胎處、輪拱處依序貼上制震墊(我是邊敲邊貼,並沒有整遍全部貼滿)
聲明一下,是否貼滿制震墊和隔音棉依個人想法和口袋深度,我個人認為貼滿不是不好,只是沒必要而且會多不少重量在車上(制震墊不輕喔!
再貼的過程中,敲擊有貼跟沒貼的地方差異蠻大的!有貼的地方明顯聲音為厚實,沒貼的地方明顯空洞有迴音(後續施工門板時也是一樣有很大差別)
貼完後貼上隔音棉(這裡我也是沒有貼好貼滿,一來依據我對制震墊的看法,二來施工完後我慶幸我沒貼滿,因為這隔音棉也有不小的厚度)
既然白色C、D柱飾版都拆下來了,順便也加片隔音棉吸收一些那麼0.000001%的車內噪音也好
記得靠近椅背的輪拱也要貼上隔音棉
鋼板上的隔音棉吸收來自外界傳來的聲音,但難免還是會透一些進來,所以我在內飾版上也包一層隔音棉!!(雙重組隔,我有試驗左右一邊有貼一邊沒有......結論是有差異!)
制震墊和隔音棉都貼好後,就可以組裝回去了(當初怎麼拆,現在就倒回去怎麼裝)
先把整體飾板套上(記得點菸器線組、後行李箱燈線組要裝回),注意座椅扣跟我剛剛提到的三角窗那塊突起鋼板,大致上卡好後,先目測各卡榫是否都有對準鋼板上的洞,確認後一一用手不費力直接壓回!
這裡提醒一下,輪拱飾板有和後門飾板的一個角有互扣連接,要確認有對上才可壓回飾板,不然必須重新拆開連接後才能接回!!
左邊大功告成,右邊施作大同小異,差異只在內部有點不太一樣,所以直接附圖自行觀看(附上倒車蜂鳴器位置,有車友覺得蜂鳴器太大聲,將其移至後護板下方降低音量)
注意,因飾板內部有加貼隔音材料,所以兩側掛勾再裝回是需要費點力氣(依圖中方向和次序裝回,壓小塑膠螺絲有小技巧,先塞大的再獨自塞回中心小塑膠.掛勾裝回過程中必須用一隻手去壓旁邊飾版以利螺絲孔對位)
後座座椅貼上制震墊,注意避開油箱浮標感應器(應該是這樣稱呼吧?)這邊我沒貼隔音棉,見仁見智~
目前爲止後廂施工完成(後廂兩側飾板都有貼雙層隔音棉,導致兩飾板之間寬度減少幾mm,放後廂板和防水托盤時會比較緊一些為正常現象)
第二部分:門板
由正副駕駛側門板開始(這邊比後座門板來的難而且線組複雜,會拆前面就會弄後面)
首先先把把手側邊飛鏢型外蓋拆下(媽的超難拆又怕弄壞,附上內部卡榫供參考)拆開後有兩顆星型螺絲沒記錯是T25
再來是高音喇叭那個網狀飾蓋(這比較好拆,建議由右上角開始橇) 弄開後右上角那有一個星型螺絲T15拆下
再來建議躺在地板上,往上看車門飾板,會看到此凹槽裡面有個怪怪的東西,用一字起子去把這個東西由右往左慢慢推(我的方向是頭朝車頭這樣躺)
這個卡榫弄開後就要開始拆門板塑膠卡扣了,左右各三個,一定要用塑膠板手固定後找到支撐點後掰開!這邊要很小心,寧可慢慢拆也不能用蠻力!一個施力不對就會斷卡榫(我不小心斷了左邊中間那個,好險裝回後幾乎不影響密合度)
拆開後要分開裡面接的各種線路,附上位置圖(警報指示燈、後視鏡除霧、高音喇叭、電動窗、低音喇叭、門鎖鋼絲) 窗戶線組我拔不開,所以施工時沒有完全移除門飾板
靠近外門把那邊有一塊黑色接近圓形的塑膠板,那塊直接用指甲橇開拔除(有點像存錢筒底部的那種東西)打開後會看到門板中間簍空處和窗戶升降機(原廠有貼一塊制震墊) 自行再貼一大塊制震墊後將黑色塑料壓回
於低音喇叭周圍貼上制震墊(爬文 低音喇叭會和鋼板共鳴造成音波分散不集中,可於此貼制震墊抑制共鳴) 先用廢紙剪裁後再裁出同形狀制震墊,要記得留塑膠卡扣位置喔!
門板我也打算用雙層隔音棉,基於材料預算,我將原廠的黑色隔音棉貼於門板上,我自己的白色隔音棉貼於門內飾板上
可用原廠的黑色直接剪裁白色的比較快且孔位較正確
剪裁完後就是各自貼回門板、內門飾板(要記得接回線路喔)
順便把A柱也黏隔音棉上去
都搞定後再三確認線路、門鋼索有對準接好後,將門飾版飾板卡回,目測塑膠卡扣有對準孔位後,輕鬆將門飾板壓回
別忘了剛剛門底下的那個特別卡榫(一樣躺下後用一字起子由左往右推回卡住)
門板部分就完成喔(副駕駛座門卡榫位置一樣拆法一樣,只差線組沒有那麼多故就沒有拍圖了)
===================分隔線=================================
底盤因要做到『整車內裝脫毛』 太耗功夫和時間(也很考驗技術) 我就作罷了,而且我材料只估算後廂+四門而已,真要做底盤我也沒材料了(除夕也不想麻煩賣家追加材料)
做完後上路試車,明顯有感,車輛經過旁邊雖然還是有聲音,但明顯被一層東西擋住,市區行駛更明顯,幾乎聽不太到別台車的聲音(還是有,但相對之前比起來差很多)
我在做完駕駛座隔音後有先出去試車一次,明顯左邊寧靜右邊較吵雜,後廂聲音明顯降低非常多!
心得:整整三天扣掉到處跑和陪老婆(情人節那天我只敢在老婆睡後才下去施工)我只闔眼7小時,施工時間約25小時(第一天18~4、第二天情人節23~6、第三天除夕20~4)非常非常累!對於外麵店家開價,『工資』一定佔很大的部分(其他差異就在於用料等級了) 尊重專業相信技術!覺得店家開價高那就自己做,相信你做完就會懂貴的原因了!
我自己對車有興趣,也很喜歡DIY土炮(其他車上樸實改裝另外打一篇來討論分享),這次做隔音以我爬文的經驗我是第一個三代小發自己DIY(並非驕傲,只是很有成就感,給外麵店家做的車友也很好,店家施工會比我自己弄來的專業且細心!)而且我也秉持著當砲灰的心裡想造福車友,很多時候我們要拆到一些內裝時,沒有前輩的經驗心得甚至孔位說明,就得慢慢試(像我拆左後輪拱飾板就花了三小時......)希望我這次的經驗分享可以幫助到其他車友!
最後由衷幾句話:這車真材實料組裝紮實、很想搥設計師、材料不貴,工錢無價、不會想再做第二次!!這車真材實料組裝紮實、很想搥設計師、材料不貴,工錢無價、不會想再做第二次!!這車真材實料組裝紮實、很想搥設計師、材料不貴,工錢無價、不會想再做第二次!!
來源:www.mobile0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