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河南的印象,大多數外地人估計只對洛陽啊,開封啊,鄭州啊之類的城市景點有些了解,而我現在說的河南淅川,也是一個河南旅遊不得不去之地,名勝古蹟眾多且風景優美秀麗。
先來說說古蹟,淅川的香嚴寺。這座千年寺廟大有來頭,曾經是唐宣宗避難7年之所,而後的每一位主持都是皇室親派,堪稱是皇家寺院。每屆皇室都會指派一位主持,也代表著每一位主持的高貴身份,平常香客自然極難見到主持,而且在有重要的達官貴人前來香嚴寺敬香之時,主持也最多只到「過庭」接送,主持的地位極高可窺一斑。
香嚴寺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寺內雖說不少建築已翻修了幾遍,最近的一次也差不多有百年時間,故而裡面的花草樹木歷史也頗久。特別是寺廟韋陀殿後院有一棵千年的唐代側柏,上面全是啄木鳥啄蟲留下的小洞,一排排一列列十分整齊,堪稱非常有趣。宋代"天下第一詩僧」如壁禪師在此樹下聽啄木鳥捉蟲,八日悟道。留下一首偕詩「剝剝剝」:裡邊有蟲外邊啄,茫茫世間瞌睡人,頂後一錐猶未覺,若不覺,更聽山僧剝剝剝。
香嚴寺周圍百畝大竹園內,有不少塔林,塔林為該寺和尚墓塔,現存二十六座明清所建石塔、磚塔。以清代顓愚謐禪師法雲塔最著名,此塔六角七級,高三丈有餘。另有寶山長老塔、遠大和尚等也較有名。
寺東竹林內豎立著兩座潔白大理石塔,六角七級,高十五米,為雕琢精細仿樓閣式建築,與綠海相襯,若天然圖畫。為清代石塔中之精品。
說了香嚴寺,自然要提下附近不遠處的坐禪谷。坐禪谷因離香嚴寺頗近,歷代以來都有不少高僧來此坐禪修行。在坐禪谷修行可謂是益處多多,因為此處風景優美,空氣宜人,山泉潺潺,美不勝收。
這裡有一口神泉,終年不會幹枯,越是天氣炎熱天氣乾旱之際,這口泉水越是涌得更多,當時聽得我們是瞠目結舌,這樣的神泉,的確是很少見。嘗了一小口泉水,甘甜清涼,沒有任何澀感,拿來泡茶肯定是一級棒。而且坐禪谷的水,顏色極其漂亮,山石的形狀也是多變,結合在一起景色清幽宜人涼爽舒適。
還有一個通天洞,極其隱蔽也極其險峻,據說讓唐代的唐宣宗躲過兩次大難,好生神奇。我們也去爬了一次,石梯非常陡,洞內也頗為狹窄,特別是出口處很是隱蔽,傳說以前只有山羊入內,難怪能讓唐宣宗當時躲過兩次大難,也算是他命不該絕。
再來說說自然形成的奇特溶洞。淅川有個八仙洞,就靠著丹江口水庫,這是一個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距今已經有兩億年歷史。裡面最為奇特的就是石花、石幔、石鰭。
取名八仙洞,是因為傳說此處曾是八仙修行之處,所以裡面的景點都或多或少和八仙有關,和八仙聯繫在一起的,不光是洞內景點的取名有趣,還有些自然形成的溶洞景觀,也和八仙們頗為相關。比如有兩處石壁景觀,從某些方向看,就如同翩翩風采的何仙姑,而有一處景觀很像一個大酒缸,大夥都在猜測,到底是八仙裡面哪一位的藏酒處。
洞內的石鰭薄如蟬翼,極像鯨魚的魚鰭,而最薄處僅有0.2毫米,當光照亮石鰭時,肉眼能見最薄處透出光來,讓人覺得很為神奇;石幔就真如同一幅巨型窗簾般掛在那裡,連「窗簾」的柔軟褶皺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我最喜歡洞內的石花,晶瑩剔透讓人愛不釋手,而且不是一處有石花,整個洞內幾乎都有石花,非常非常美麗,被眾人稱為是何仙姑的後花園。八仙洞,是一個讓人看呆的喀斯特溶洞,真的很美,而且裡面轉完半小時足矣,不會讓遊客覺得累。
八仙洞其實就在丹江大觀苑這裡,參觀完八仙洞,自然要去大觀苑遊覽一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口水庫源頭,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庫,丹江大觀苑是丹江口水庫周邊自然景觀最豐富的區域。大觀苑突出「藥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實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
這裡景點主要由丹江美景、楚風樓、范蠡閣商文化、懷舊林、鳳凰玻璃橋、世界精英館(蠟像館),中華歷史長河,世紀龍等,景區非常大,遊覽的地方也很多,有景交車可以乘坐,建議買通票更為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