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作者:CUP       2019-06-10 06:27:44


文/顏瑛瑛

千百年來,鍾靈毓秀、充滿仙風道骨的清源山,呵護著美麗富饒的晉江平原,守望著古老而充滿活力的泉州城,被後人視為泉州的母親山。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上篇:文脈清源】

清源山位於泉州城北郊,距市區僅3公里,海拔618米,素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譽,古時亦名「齊雲山」,被《中國道教大辭典》定為「道教名山」,是中國重要的道教聖地之一,也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清源山漫山遍布泉、澗、潭、瀑,歷史上曾有上百口活泉,故有「泉山」之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至於極盛。這座算不得高的山峰,卻承載了山一樣厚重的歷史和文化,也因其而讓人高山仰止。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道教老君岩石造像,安坐於清源山腳下,看千年滄桑,傳「三清之源」;我國現存最早、經由「海上絲綢之路」流傳海外的禪宗史料典籍《祖堂集》,出自清源山梅岩招慶寺;閩南最早的佛教建築延福寺,坐落於清源山景區內的九日山麓;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門徒三賢沙仕謁、四賢我高仕,在靈山聖墓長眠;弘一法師舍利塔,鐫刻了一代高僧得證涅槃的「悲欣交集」……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沉積下來,一燈不滅,一脈相承,成為泉州深厚文化底蘊和開放人文特質的折射,多元文化的富集,成為泉州文化自覺自信的清流源泉。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千百年來,清源山以甘甜的山泉活水和豐沛的文化乳汁,滋養著泉州這片多種宗教並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土地;千百年來,山與城守望相顧,共同見證了「東方第一大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歷史輝煌;千百年來,一代代「愛拼敢贏」的泉州人從這裡出發,祈風起航,遠涉重洋,清源山成為思鄉最深的烙印。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委、政府對保護和開發清源山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清源山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2012年底,清源山獲得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2013年,泉州當選我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清源山又是其中最瑰麗多彩的部分之一。

希望更多的朋友走進清源山,領略她的秀麗與玄妙,參悟她的深沉與厚重,通過對歷史文化的追流溯源,思考那些經久不衰的話題:如何存續歷史、弘揚文化、發展未來。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中篇:走進清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這句千古名詩正可形容這座歷史名山——清源山。據史載,「秦代就有大道者修真於清源左峰,後人供奉之,名曰大道岩。」如今,坐落於清源山中舉世罕見的老子造像,成為世人朝覲的千古靈聖,也為中華道家文化在這裡留下世代延續的精神香火。

史書中關於清源山和老君岩的種種記載,向世人透露了老君造像的歷史由來,也為「老子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之說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與此相印證的還有現存於山中的「見龍台」、「青牛石」、「仙人床」等遺蹟,以及史書所載、坊間相傳的神奇故事。

相傳,老子出關後雲遊四方,最後「由楚入閩」,在清源山羽化成仙,留下巨石造像(高5.63米、寬8.01米、厚6.85米)於清源山中。文獻記載,清源山曾建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築,後焚於火。從此「雨深衣袂生秋蘚,月曉鬚眉帶石霜。」老君造像與天地渾然一體,歷經多少春秋風華。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自古以來,清源山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尤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人文景觀遍布。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500方,元、明、清三代花崗岩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師舍利塔和廣欽法師塔院等。

問道清源,感悟「天人合一」的真諦與思辨,就要走近清源山的草、木、石、泉,就要了解清源山的人文景觀。智者先哲充滿穿透力的思維,將通過這些自然、人文景觀,引領我們去追尋大道的源頭……

#全民熱遺# 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

【下篇:展望清源】

道家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近年來,清源山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遵循自然規律,促進發展與自然和諧統一,「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打造「道教聖地」、「生態文明基地」為目標,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方針,著力做好生態和人文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探尋和諧發展之路,弘揚道家大文化。這些主題口號、務實舉措的提出和實踐,促進了景區「順應天道」的發展,景區管理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他們眼中的清源山

獨具魅力的閩南文化源遠流長,在東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作為泉州的母親山——清源山,以多元宗教文化的融合併存,彰顯了閩南文化的底蘊和亮色。

——全國政協副主席 羅豪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如今,世所罕見的老子羽化造像,使清源山成為遊人觀光、朝覲、悟道的名山聖地,也為中華道家文化在清源山留下世代延續的精神香火。在我看來,清源山之美,不僅在於它的鐘靈毓秀,更在於它的地脈風水與仙風道骨。

——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任法融

走進清源山,你會和歷史撞個滿懷。清源山滿山都是文化,滿山都是歷史……讓我們走進清源山,只有走進清源山,你才能看到這麼多奇觀,才會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中國之「最」保存在清源山其中。

——著名學者易中天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搞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向世園會學景觀設計


撫仙湖 同塵院|與撫仙湖的距離,僅僅是一條馬路


雲南這座公園在開玩笑?一個市內湖泊還能美成這樣!我能玩一天


赴泰遊客再刷新紀錄,簽證政策須了解


TSR第二戰 台鈴SUZUKI GSX-R150組別 彰化溪湖熱血開戰!


過日子必備的20道美食


終於等到Android Auto!Lexus RX/RXL小改款全面升級 | 車壇新訊 | 國際車訊


高速公路開車小心「虛線」 別收到罰單才說「好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