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復旦大學美女教授陳果曾這樣詮釋孤獨的可貴。
孤獨孕育著巨大的力量,他隱藏著渴望著有一天,能發灰他的光芒。
不取悅他人,不委屈自己。無須隨波逐流,不必自命不凡。
這是生活最好的態度。
就像進靈魂歌手梁博,在最輝煌的時候退隱,孤獨的詮釋自己的態度,歸來時已是王者,如今在我是唱作人中,成為人人都想挑戰的對手,欣賞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最近一直以來我都在想,我是怎麼了,為什麼會變成今天的樣子,活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樣子。
明明不合群,逼著自己去假裝合群。
明明可以信守承諾,為什麼偏偏不想去做到。
明明我沒有吹牛,偏偏別人會覺得你吹牛。
有時候話說的多了,會讓我失去理智做錯了事情。
最近,
骨子裡的東西又開始隱隱作祟。
話少了,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思考與自我審判。
對不起,
其實我就是這麼一個不合群的人。
我只喜歡跟喜歡的人合群,
我只喜歡將時間浪費在我想浪費的人身上。
有時候比起合群,我更喜歡一個人的獨處
其實說真的,有時候我挺羨慕那些自來熟,人來瘋類型的人。
覺得他們好厲害,可以在那些完全不熟悉的人群中依舊如魚得水。
但是有些時候我又會挺討厭這些人,他們跟你開一些奇奇怪怪的玩笑,他們跟你親熱的好像是掏心掏肺的摯友。
可是我們還是陌生人,不是嘛?
與其跟不熟悉的人尷尬地寒暄,我更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獨處;與其跟那些不喜歡的人強顏歡笑,我更喜歡一個人默默的孤獨。
我並非遠離這個世界,而是我本身就有一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世界。
我之前放棄了一個人的獨處,假裝融入你們的群體,我以後不會再去嘗試。
我一個人過的很好,享受自己的世界,偏偏都喜歡闖進來。
自從刻意合群開始,後來的一切都變得那麼糟糕,以至於我失去了理智。
小時候,我就自己一個人獨處,因為爸媽幾年不在身邊。
高中、大學其實我話很少,我也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
合群很累的,與其兩個人承擔,不如一個人承擔。
一群人的狂歡,一個人的孤單。
別人樂趣的事情,在我看來都是索然無味罷了。
我只是再尋找自己的樂趣,又有什麼過錯呢。
難道要我假裝強顏歡笑的和別人湊到一起嗎?那樣比一個人孤獨還要難受。
內向的人並不是不喜歡說話喜歡孤獨,只是很難找到同一樂趣的人。
我們也愛說話,喜歡長篇大論,促膝長談,但是必須要找共同樂趣的人。
合也無味,孤也無味。
黨同伐異,這是人性。
最終決意做個啞巴。
少戾氣,不言語,重新過活。
讓一切都回到以前吧。
自律且乾淨,話少卻不廢話。
你說我受刺激也好,情緒不穩定也罷。
我只是不想再次去迎合奉承別人,也不再次去當個沒有自尊的人。
少說話,多做事。
當我鼓起勇氣,拉下自尊去承認我的錯誤的時候,
沒有給任何機會聽我解釋,
那我就不會再去解釋。
我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
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有聖人引領,則我們是聖人;
有魔鬼指路,我們皆是魔鬼。
我發現很多人,人前一套話背後一套話,
剛開始在詆毀她,
當時我覺得我們是朋友,我在替她解釋。
人走了卻盡說我的不好。
說我和她的不好。
要你們有何用?
天天像個潑婦一樣嚼舌根,我覺得噁心。
天天問最近怎麼回事,
那麼沉默?
我,只是覺得跟你們多說一句話,
都覺得很無趣無聊。
用中式英文: you happy jiu ok,
我無所謂,不必去在意我的感受。
所以,
這才是真實的我。
少戾氣,少說話,活自在
我可能就是個不合群的人吧
我也不喜歡合群
我只想要自由自在的
安靜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