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樟木鎮的烈士陵園,安息著109名烈士,他們是在上世紀60年代修建中尼公路時犧牲的烈士。樟木鎮離內地遙遠,且海拔高,內地親人來祭奠一次實屬不易。50多年來,陪伴他們的是巍巍群山和一歲一枯榮的草木。
中尼公路是中國西藏拉薩通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一條公路,1963年6月動工,1965年建成通車。它經日喀則、薩迦、拉孜縣、聶拉木等城鎮,全長943公里,西藏境內829公里。
中尼公路翻越喜馬拉雅山等四座大山,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平均海拔4000米,山高谷深,地形險峻,山體破碎嚴重,工程十分艱巨。尼泊爾境內路線,順喜馬拉雅山南坡,沿遜科西河和波達科西河而行,直達終點。
周恩來總理對修建中尼公路非常關注,組成了以楊成武代總長為組長的中尼公路領導小組,鐵道兵24團、工程兵136團、陸軍130師工兵營、134師工兵營以及55師工兵營自始至終參加了主要工程的施工。
陸軍11師和419部隊每年各抽一個營施工,日喀則、江孜兩軍分區的部分分隊曾先後參加施工,還有3000多名藏族民工參加了施工。
經過近萬名築路大軍3年的艱苦奮戰,提前200多天圓滿完成我國國內段的全部修築任務,有109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長眠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聶拉木縣樟木烈士陵園。
樟木,古稱「塔覺嘎布」,藏語總為「鄰近的口岸」,是茶馬古道一條重要的分支延長線。它東南西三面與尼泊爾接壤,海拔2300米,距拉薩736公里,距加德滿都120公里。
樟木口岸是西藏目前唯一與周邊國家連通的陸路口岸,是中國和尼泊爾王國經濟貿易的主要窗口,其交通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109名烈士中,友無名烈士14名,福建籍1名,江西籍1名,安徽籍2名,甘肅籍2名,湖北籍2名,江蘇籍2名,遼寧籍3名,河北籍4名,西藏籍5名,廣西籍7名,重慶籍8名,貴州籍8名,陝西籍10名,四川籍40名。
1965年5月1日,中尼公路工程指揮部位烈士修建紀念碑,時任中尼公路修建指揮部指揮長陳子植題詞:「……辛勞三載,築路千里。萬古險阻變通途,傳統友誼增異卉。捨己為公,一心向黨,烈士捐軀,山河氣壯。精神永垂不朽,品質閃耀光芒……」
樟木鎮距日喀則473公里,日喀則距拉薩300公里,樟木鎮離內地更是遙遠,且海拔高。50多年來,親人雖然思念烈士,但是去祭奠一次談何容易!正像紀念碑文所寫的那樣:青山永駐,綠水長流,烈士英明,百世流芳。(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