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世居我國東北邊陲,擁有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他們以漁獵為生,棲息於白山黑水之間。三江流域盛產的「三花五羅」為其飲食提供了特色食材,獨特的自然條件及生產生活方式,造就了赫哲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赫哲十大碗
同江獨有,溯自久遠
鮮為人知的「赫哲十大碗」,同江獨有,溯自久遠。
從前,在街津山腳下住著十戶人家,每逢節日,每家便做出一道拿手好菜,集中起來組成一桌宴席,供鄰里分享,既有十全十美之意,又有鄰里和諧之情。於是,便有了「赫哲出宴席,一桌十大碗」的說法,「赫哲十大碗」由此而來。
赫哲」碗「的淵源
今宵更有龍江月,照出赫哲滿碗花
赫哲人的傳統餐具包括木勺、木碗、鹿骨筷等,如有貴賓登門,赫哲人便拿出金碗(銅製)款待賓客,金碗刻有雲紋、山水、花朵、鳥獸等圖案,精美無比。「碗」見證了赫哲人的淳樸好客,豪爽熱情。
「赫哲十大碗」三大特色
強勢來襲,震撼舌尖
食魚之生
壹
食生魚是赫哲人最喜歡的吃魚方式,生吃方法之多、沾汁之豐富,即體現了原始時期祖宗的飲食方式,又照顧了現代人的味蕾。
赫哲生魚在生熟程度上可以分為半生和全生。半生吃法的代表菜為塔拉哈,全生吃法里最具特色的為魚刨花。
食魚之全
貳
取材於自然,依賴於自然,赫哲人以自然為神,以萬物為信仰。懷著一顆感恩之心,赫哲人不肯浪費一絲可以食用的食材。赫哲人用一條魚可以做一桌全魚宴,油炸魚鱗,涼拌魚泡魚皮,魚頭豆腐,清燉魚骨架等等,在別人看來的邊角料在赫哲人眼中都是寶。
食魚之鮮
叄
居於江邊,食魚之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唾手可得的自然食材,註定了赫哲人只需用簡單的方式就可以品嘗到最鮮美的鮮魚。清蒸、清燉,並不是什麼烹飪密法,但是一個清字,卻大大體現了赫哲餐飲的食材新鮮,江魚肉質比較大多海魚肉質更加軟嫩,稍不新鮮就容易出現一種草腥味。正因為赫哲人守著黑龍江與松花江這兩座寶藏,才能使用如此「奢侈」的吃法。
傳統」赫哲十大碗「
歷史悠久,淵源流長
赫哲族早年不耕田,主要從事漁獵生產生活。八九十年前,赫哲族還以魚和獸肉為主食,小米為輔,以後逐漸改為糧肉各半,現在則已糧食為主。雖然如此,他們仍保持了本民族的漁獵飲食習慣和特色。飲食主要分為生食和熟食兩種。生食有魚乾、肉乾和新鮮生魚。新鮮生魚的吃法較多,主要包括剎生魚、魚刨花、塔拉哈等;熟食烹調方法有蒸、烤、煎、燉、煮、炒等。
赫哲十大碗之「赫哲十大傳統美食」:剎生魚、生魚片、塔拉哈、魚刨花、凍魚片、魚籽、江水燉江魚、魚丸湯、稠李子餅、拉拉飯。
剎生魚
剎生魚是赫哲人節慶、婚嫁、待客時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被黑龍江沿岸的人們譽之「天下第一菜」。
過去,赫哲婦女在山中採集野果時發現江蔥、山辣椒可以拌著生魚吃,添加這些山菜後,生魚味道特別鮮美爽口,這就是剎生魚的初級階段。
在剎生魚中添加一些野果汁,同樣是赫哲婦女智慧的結晶,在調料沒有傳入這裡前,缺少調味品的剎生魚食之無味,赫哲婦女在採集中發現,山上的野果酸甜可口,擠出汁液倒入拌好的剎生魚中,可使生魚酸辣爽口、清香怡人。
生魚片
把活魚肉削下,切成薄片,用鹽、醋及辣椒油蘸著吃,味道十分鮮嫩可口,是下酒的好菜。可在漁船勞作而吃、可在江岸席地而吃。在赫哲漁村,常用此菜招待客人,原汁原味,鄉情濃郁。
塔拉哈
「塔拉哈」即烤魚。「塔拉哈」是赫哲語半生不熟的意思。在同江市街津口、八岔赫哲族鄉,每逢夜幕降臨,黑龍江畔就會燃起熊熊篝火,山水之間迴蕩起悠揚、古老的赫哲民歌。這時,粗獷豪放的赫哲漢子就要展示自己的絕活兒:為賓客烤制一道鮮美的赫哲傳統美食「塔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