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溪,享受慢時光
五月的初夏
陽光有了最繁盛的拔節
那些天空里匆忙盛開的青春
也迎來了最好的時節
過去的黃昏以及未曾來臨的清晨
靜靜訴說著台州臨海匯溪鎮的故事
匯溪 - 西溪
time
由東方大道駛入214省道,一路向東到達兩門頭村,在道路左手邊會看到西溪村的村牌,再往裡駛入2分鐘,就能看到錢王宮和開泰橋了。
錢王宮建於南宋,錢王名錢鏐,唐昭宗時封其為「吳越王」並賜「鐵券」,在位40年,勤政為民,一生清貧,從嚴治家,深受當時人民群眾的愛戴。為了紀念錢王特地修建了錢王宮。現在,錢王宮是挑選黃道吉日的好地方,有許多人慕名而來。開泰橋是一座建於民國十一年的古石拱橋。
匯溪 - 留山
time
留山村位於匯溪鎮西北邊,地處望海尖半山腰,海拔約640米,有「浙里小婺源」之稱。留山村由十三個自然村組成,房子依山而建於山谷南面,視野開闊。
留山多雲霧,雲霧來時浸潤整個留山,擁抱著村村落落。潔白透亮,其闊如海、柔若棉,交織成形態各異的雲海景觀,映襯著青山,宛若人間仙境。
因留山村三面環山的自然地形地貌,留山越野車賽道已逐漸成形。賽道總長五公里多,最大坡度達到65度,為越野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越野體驗和氛圍。
匯溪 - 仙人橋
time
沿214省道往江根方向在江根村附近沿盤山公路上行。盤山公路彎曲盤旋而上,人稱「仙人十八灣」。沿盤山公路行駛約十五分鐘,經上橋嶺至南遼崗頭,便是仙人橋村所在。
說起仙人橋 ,早已是名聲在外,這座位於高山深處的村莊,定有著其與眾不同的吸引力。
仙人橋的傳說
傳說這是仙人造的尚未完工的橋。相傳一個中秋夜晚,天上下來三位神仙邀游江南,為解決山民砍柴、割草、爬山涉水很不方便的問題,三位神仙相約在天亮前各為人間做一件好事,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大仙看羊岩山下坑深嶺高,準備在這裡造一座橋,方便行人;二仙來到國清寺,認定這是個好地方,準備在那裡造一座塔,供人們觀賞;三仙來到天台山,見石樑地勢險惡,也想造座橋。一聲公雞啼叫,天要亮了,眾仙要返回天宮。大仙只得把坑兩邊的石頭壘壘好,才成了兩個橋墩,好多石頭還散在楓林山上;二仙聽到雞啼,加快造塔,已經來不及了,塔頂還放在天台山方廣寺。所以現在的仙人橋只有兩個橋墩沒有橋身;國清寺的隋塔有身沒有頂;只有石樑橋是一條狹窄的龍舌橋,膽大的人可以冒險過橋。
仙人橋上仙人游,仙人已去橋墩留。今人憑弔懷遠古,溪水枉自向東流。
匯溪 - 孔坵
time
孔坵,古名隴洲。清代以來孔坵一直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有著"臨海東鄉文化第一村"的美譽。
孔坵村保存有清至民國時期的古建築群,依山依勢而建,石砌、木雕、灰塑工藝精緻,用材講究,凝聚歷代能工巧匠的聰明智慧,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集中體現了台州民居精巧典雅、粉牆黛瓦、色彩淡爽的獨特魅力。
至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仍為當地群眾所共享和傳承,與周圍優美山水相依相存。
抽個時間,到村裡逛逛,寂靜的青石板、和煦的陽光,一個拐彎,或許就有隻狗正在慵懶的曬著太陽。
最美不過五月里的模樣
風華仿若出水
偏似煙雲之處
恰似一方制宜水土
感謝@團團、@小熊等友情提供圖片
本文來源:臨海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