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太強的父母,是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父母,同時,他們也是最容易侵擾到孩子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父母。
父母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就會讓孩子感到被「入侵」,出於個體存在的本能,孩子將會用殼「包裹並封閉」住內部那個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
因此,孩子也就變得屈從,而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父母控制欲太強,對孩子的影響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孩子控制欲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研究人員追蹤調查5,362人,從十來歲一直到年逾花甲,了解兒時父母對他們的行為限制,以及長大後的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結果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調查對象,長大後比較不快樂,獨立性較差。
研究人員在由《積極心理學學刊》刊載的論文中寫道:「兒時能得到父母溫情、回應的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高,心理更健康。與之相反的是,(父母)控制欲強與(調查對象)生活滿意度較低,及心理健康較差,存在顯著關聯。」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父親的控制欲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其實,這樣的父母和孩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一位女性朋友,她也有一個非常強勢的媽媽。家庭中,媽媽說一不二,且對丈夫和孩子擁有無休止的不滿、指責。
於是,好脾氣的爸爸成為了一個被排斥的邊緣角色。直到最後,爸爸被排擠出了這個家——父母離婚了。
至此,媽媽仍然在女兒的耳邊,不停地在埋怨,她的父親,如何如何不好。
媽媽對女兒說的最多的話是:「你不能這樣……你應該那樣……你可別像你爸那樣……」這個女孩長大後,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遲遲不敢走入婚姻。
因為母親的控制,早已將她畫地為牢,困在一個促狹而孤單的模式裡了。
是的,控制欲過強的父母,往往對應的就是過得不太好的子女。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父母揮著「愛」的大刀,傷害著無法設防、無處可逃的孩子的身心。
母親越強勢,對家庭毀滅性越大
母親對於孩子,對於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個強勢的母親對於家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這是為什麼呢?
1、媽媽越強勢,兒子越懦弱,女兒顯霸道
強勢女人不等於女強人。我們所說的強勢,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業上。很多女強人工作中是「鐵娘子」,回家就變「小娘子」,反倒婚姻很幸福。
相反,有些女人事業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氣很大,氣勢很大,特別喜歡在家裡說一不二,我們把這種在家裡喜歡做「女王」的妻子稱之為強勢女人。
曾經一本書《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中專門用一章論述過,女人越強勢,丈夫會很有壓力、夫妻不和諧、甚至丈夫有外遇的機率高,因為丈夫在你這裡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他只好到外面的女人那裡尋找安慰。
近年,我們只要看感情類節目就能發現,家裡女人過於強勢,不僅老公受到壓制,對兒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甚至會出現,女人越強勢,培養出的兒子不僅不會像她一樣堅強,反倒越懦弱。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親的角色舉足輕重,甚至是有著決定性作用的。
我們常說丈夫、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不僅僅是指男人負擔這個家的經濟,而是在家庭有著主導作用,否則,父親缺失或者父親軟弱,大權旁落給母親,這會讓兒子、女兒的心態形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
心理諮詢發現,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
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
很多家庭中,關係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那就是厲害的母親一定有個厲害的女兒;脾氣暴躁的母親,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
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並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將來跟她女兒的關係中。
如果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女兒總是看到母親對父親存在太多憤怒的情緒,女兒長大後,也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情緒轉移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中,總是莫名其妙的對男友或者老公生氣。
在心理諮詢中,遇到有個女性,她就是典型的急性子,總是無緣無故朝老公發火。後來在一次聊天中,問起她的父母關係,原來如出一轍,她母親跟她脾氣一樣,也喜歡對她父親咆哮。
中國有句老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說的就是這種父母認同心理,暴虐的父親必然有個暴虐的兒子,愛嘮叨的母親必然會培養出愛嘮叨的女兒。
我們總是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充當兒女的榜樣,塑造著兒女的性格,並影響著兒女的心理成長。
強勢母親指的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親。
(1)強勢母親四大悲情特質:
自以為是
頤指氣使
指手劃腳
吹毛求疵
(2)強勢母親四大慣常行為:
必須要聽母親的,凡事母親說了算。
嚴密監視小孩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為了如指掌。
小孩的一切活動得向她回報,必要時,行為前還需得到許可。
對小孩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干涉,無端操縱其公、私生活。
(3)強勢母親三大心理溯源:
外強中乾,沒有安全感,不獨立,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事物證明。
強烈占有欲,戀女情結,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女兒身上。
從小到大,以自我為中心控制與操縱成為習慣性行為。
2、約束讓孩子失去自信,孩子情緒不穩定,沒有主見,事事都過分依賴父母。過分嚴厲的管教方式,容易抹去孩子的個性。
媽媽對孩子的管教,不同於對工作,對上司及下屬。否則,會為孩子的性格塑造帶來不良影響。
專家分析說,現在社會有種媽媽,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強硬幹練,事業是很成功,因此,她們苛求孩子要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沒有做好,就可能就遭母親責罵,這種「強勢」情緒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正常發育。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自我實現的途徑,希望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人才。她們常把自己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上,子女的成功就是她們的成功,子女的失敗是她們的失敗。
所以,這類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其子女身上,把自己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 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約束中變得自卑。
過分苛求會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加,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