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我還在南方系旗下《雲南信息報》工作,原本是普通旅遊記者的我,受寵若驚地被安排加入了報社精英記者團隊組成的「秘境雲南」採訪組。這次採訪,給我的工作生涯增加了特別絢麗的一筆,不過這絢麗一筆並不是我這個小跟班寫了什麼好文章,而是這兩個月深入雲南怒江腹地的採訪生活中的參與經歷的故事,其間的所見所聞——足以成為炫耀可能一生的談資。
2010年徒步沿怒江北上,進入獨龍江。攝影/夏德銳
無法被稱之為路的路。攝影/夏德銳
這一段泥濘崎嶇,刻骨銘心終身難忘。攝影/夏德銳
時隔九年後的五月,我再次來到了怒江大峽谷。
坐著飛機再轉班車進入怒江大峽谷。
九年後的怒江,州府瀘水市,已是滄桑巨變。據說,當年我們輾轉到達的獨龍江鄉也是巨變,當年靠徒步才能到達的很多地方已經通車……我居然有點難過起來,我知道,公路對這裡的改變,很大很大。
如今已經繁華的六庫新城。攝影/紅燒獅子頭
在州府瀘水縣六庫鎮南部延怒江的沿岸,新區初見規模;
竣工不久的通達大橋,正是連接瀘水、福貢、貢山三縣市,直達丙中洛「美麗公路」的「起點」。要知道,這條全長286公里、作為滇西、滇西北旅遊環線的重要路段和怒江大峽谷的主幹道,連結著中國西部最美風光。北部接丙中洛至察隅的丙察公路,可到達西藏和新疆;向東北可連接德貢公路到達迪慶、麗江和大理;向南接六曼公路連接保山和德宏……
通達橋。攝影/紅燒獅子頭
怒江兩岸高山。攝影/紅燒獅子頭
一切還是會由公路帶來改變。
曾經的山重水複,隱藏了怒江碧璽這種彩色寶石耀眼的光芒。
而今,「美麗公路」像一條項鍊,串聯起怒江沿線的碧璽,為來到這裡的人們呈送上一條繽紛的「寶石之路」。
借著這條即將通車的美麗公路,大峽谷中一棟「中國碧璽博物館」也低調啟幕,期待著更多人走進怒江,來看到在這曠野峽谷中無比耀眼的寶石。
完美的西瓜碧璽切片雕件。中國碧璽博物館藏。
怒江大峽谷雪山路上「中國碧璽博物館」。攝影/紅燒獅子頭
怒江大峽谷雪山路上「中國碧璽博物館」。攝影/紅燒獅子頭
怒江大峽谷雪山路上「中國碧璽博物館」。攝影/紅燒獅子頭
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兩大山脈之間怒江沿岸至獨龍江這片「三江併流」區域,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地質活動最劇烈的地區。這裡山高谷深、樹繁林茂、溪多江急,大自然在這裡充盈奇思妙想,鍛造出種類豐富、品級優異的頂級天然寶石。中國目前最豐富、最優質的碧璽原礦石就蘊含其中。
壯麗的怒江峽谷。攝影/臧朕
怒江,被譽為「人神共居」之地。老姆登教堂。攝影/臧朕
在不少網絡資料中,甚至一些官方寶石學教材中,雲南怒江碧璽是一個陌生的詞。偏于山地阻隔,這種世界知名的彩色寶石,被藏在深山中太久而不得人們熟知,至今不少專家還在質疑怒江出產碧璽的事實。
實際上,怒江是目前中國唯一在產碧璽產區。歷史上中國兩大碧璽產地,一個是幾乎絕礦的新疆,一個就是中國最西南邊境的怒江,這裡沿線散布的產地出產著色彩豐富、塊頭十足的寶石級碧璽晶體,豐富程度令人咂舌。
獨龍江的剽牛祭祀。攝影/王松
雲南怒江出產的寶石級碧璽原礦石。攝影/紅燒獅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