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善良,但不能沒有脾氣,無底線的善良只會助長別人的囂張。人生無常是真的,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的只有過好每一天,做好分內的事,用力去愛喜歡的人。也許我們很難做到不後悔,但是最起碼每一件事都盡力去做了。
別人對你說的話、做的事,從來不能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才能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就是他的標籤,說話的內容反映出一個人素養的高低-蔡康永
恰當的表達是智慧,恰當的沉默是智慧。
有一個關於一個基督徒去教堂並且對香菸上癮的故事。
他問牧師:我祈禱時能抽菸嗎?牧師說,「不能」那我抽菸的時候可以祈禱嗎?牧師說:「當然可以」。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句子,換句話說,會讓人們感覺更舒服。祈禱時吸菸對上帝不敬,但抽菸的時候還在祈禱表明你虔誠,隨時隨地祈禱。
不同的說話方式,不同的表達意義,以及不同的結果,即說話和不說話之間的區別。
我們經常評價一個情商高、說話能力好的人。事實上,這恰恰是因為他知道在正確的時間說正確的話,不是讓別人難堪,而是顯得大方得體。謹慎說話並照顧他人的感情是明智的。
生活是由你的言行組成的。你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是誰,甚至你生活得有多好。
知道怎麼說話,知道什麼時候說話,知道不要亂說是一種巨大的軟實力。
說話見修養,音量見教養:修養越高,在與人講話時,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懂得控制說話的音量和語氣,儘量不影響到別人。
01.會說話也是種修養
每逢過年總有些刻薄嘴的親戚朋友最常說:「多大了,怎麼還沒有對象?」「怎麼胖成這樣?該減肥了吧」「工作呢?月薪28K?怎麼夠活阿」
這不是說話直接,而是沒教養直率是就事論事,刻薄是沒事找事只有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才愛在公眾場合揭別人的短!
一個人是否有修養,不在於說不說話,而在於言語是否得當,是否恰到好處 。有的人說話讓人如沐春風,有想和他交往的慾望;有的人才剛開口,卻讓人敬而遠之,因為他說的全是傷人的話
說話之道,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學會,而是一輩子都要學習的智慧最重要的是把握兩點:首先說話要注意時機,在恰當的時機說出恰當的話;其次是要有根據地說,而不是隨口胡扯,更要考慮說錯話的後果。
當眾給別人難堪,不是性格直率,別幫自己的沒教養找藉口。
就像《大明王朝1566》裡說的「話說出去之前你是話的主人,話說出去之後你就是話的奴隸了」。
02.你說話的音量,就是你的教養
肆意把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逞一時口舌之快,除了說話的內容,說話的音量也可看出一個人的層次、教養俗語說「有理不在聲高」你是否在理和講話的聲音大小無關,有修養的人懂得和顏悅色解決問題,不給你壓迫和不適感。
用正確的態度贏得尊重:
老師在一次次的問答中耗盡耐心,一句「就算是個呆頭腦也該開竅了,你怎麼還聽不懂讓本來就沉默寡言的學生再也沒有提問的勇氣。
夫妻間的小爭執在一輪輪你來我往的言語攻擊中升級,一句「這個家有你沒你都一樣,你一個男人怎麼這麼無能」就可能讓丈夫對婚姻逐漸絕望。
氣話能輕易撕扯出一道不可修復的傷口管不好自己的嘴,刺傷別人後就用「我說話直,你別介意」的說辭為自己辯護!
那些說話聲音大,往往外強中乾,裝腔作勢,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約束自己,在公眾場合管住音量,不擾於人,是種禮貌。
一視同仁,面對弱者不高聲呼喝,面對強者不低聲唯諾,是種品德;管住脾氣,對親近的人不大聲嚷嚷,對陌生的人一團和氣,更是種美德。
03.音量裡藏著善良,音量也是有溫度的
蔡康永曾說:「講話時最好自覺地降低音量,不光是因為太大聲會吵到別人,而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會讓別人很難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沒有人會指責修飾言辭、注意教養的淑女紳士高情商的人就算說話直,也不會讓人有中傷的感覺而說話的風格,往往是別人記起你的最快捷途徑守住言語中的底線,拿準進退間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