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它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在人們的印像中,關節炎常常纏上老年人。然而,關節炎並非老人"專屬",需要警惕的是,關節炎也偷偷地盯著年輕人。
那麼,到底怎樣判斷,是否得了關節炎呢?
紅- 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腫- 關節腫脹,關節炎常見症狀。
僵- 晨僵和黏著感。
指早晨起床或者休息後關節發皺、黏著感,如粘住一般,活動後感覺關節鬆快,提示滑膜炎的存在。
熱- 由於關節血運特別少。
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症,需要治療了。
痛- 關節疼痛。
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任德廣主任提醒:存在以上任一症狀,都說明關節發生了問題,除以上症狀外,還可能出現乏力、發熱、皮疹、體重下降等症狀。遇到這些症狀也別擔心,找專業醫生諮詢即可。
任德廣副主任醫師
師承國醫大師顏正華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主任
擅長治療頸椎病、腰椎病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關節炎的主要危害,有以下五個方面
1、骨關節疼痛,主要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
多發生在活動以後,休息可以緩解,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活動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睡眠時患者可能隱劇烈的疼痛而甦醒。
2、有粘著感,粘著感指的是關節靜止一段時間後,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就像被粘住一般,稍活動後即可緩解,老年人比較常見,尤其是下體關節。
3、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於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
任主任做客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節目
4、手指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結節,好發於中指和食指,近端指間關節的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
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5、髖髖關節也會受到危害,是全身退行性骨關節炎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部分患者會有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
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會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
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日常活動嚴重受限,甚至導致殘疾。
任德廣主任提醒:關節炎患者應該做到早發現,及時治療。及時控制好病情,才能儘早調理,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撥針」在古代《內經》中應被稱為巨針,北宋《瓊瑤神書》針譜中亦存,清朝民間用骨製作應用,民間一直沿用。
國醫大師顏正華與任德廣主任經過多年臨床研究後,對撥針的器械做了改良,並對臨床作了總結,對其治療基礎理論進行了重新整理,並將撥針針具改良為「Z"字型,製作工藝和材料也一併作了改進,更加便於臨床操作應用。
任主任做客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節目
中醫通過撥針疏通經脈,使氣血運行暢通,調理骨關節疾病,使病變消失。再運用中藥,濡養臟腑,使其恢復健康運轉,疾病疼痛也隨之消失。
運用撥針調理打通經絡,經絡暢通後關節症狀得以解決。針頭為鈍性,它對組織沒有損傷,相對比較安全。
任德廣主任提醒: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結合患者局部痛點給予撥針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撥針療法具有定位精確,直達病灶,可抑制神經興奮、鬆弛肌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速疼痛物質的代謝及改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
但是人體經絡複雜,循行路線較多,撥針療法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醫生進行調理,考驗醫生手法。
任德廣主任給大家推薦7個動作,長期堅持鍛煉膝關節,讓你的關節更健康。
1. 高位馬步
兩膝稍彎曲,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宜。
靜蹲不動,兩手平舉,目視前方,堅持1分鐘,並逐漸增加時間。
2.坐位伸膝
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伸腿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
3.推擦大腿
坐位,雙膝屈曲,兩手掌指面分別放在左(右)腿根,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4.仰臥抬腿
仰臥床上,抬起一側腿向上15-30度左右,初做時可保持1-3分鐘,雙腿交替進行。
練習一段時間後,空中抬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
隨後也可用腳挑起一個枕頭,增加腿肌力量。
5.仰臥屈膝
仰臥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鐘,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
6.俯臥屈膝
俯臥位,雙臂伸直,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將一側膝關節逐漸彎曲,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
兩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
7.俯臥抻腿
俯臥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鐘,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