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訣】
想發火燒身,造化合乾坤。
子後午前作,邪魔不能近。
循環次第轉,萬病化為塵。
【古譜】
心想臍下丹田中似有熱氣如火,閉氣如忍大便狀,將熱氣運至穀道,即大便處,升上腰間、背脊、後頸、腦後、頭頂止。又閉氣從額上、兩太陽、耳根前、兩面頰,降至喉下、心窩、肚臍下丹田止。想是發火燒,通身皆熱。
兩手抱於丹田,全身放鬆,調息靜坐,意守下丹田;在丹田有熱感而內氣充足時,一股熱流自丹田往會陰衝流之際,即用意念引導之,經會陰,過尾閭,然後沿背脊上行至大椎,繼上行至玉枕,直達頭頂,再經印堂,後用舌接入任脈,沿任脈下行,經膻中,過鳩尾(前正中線上,胸骨劍突下凹陷處),直達丹田。
1.練功須循序漸進,在內氣不充足的情況下,不要刻意強力導引。初練時只能用意念跟隨著它自行流轉,亦步亦趨,順應自然,半點也不能勉強和急躁。
2.火候到時,內氣充滿,不須任何意念導引,任督二脈即可自行打通,即所謂「氣滿督自開」。
練時頭需頂住勁,氣往下沉,直貫丹田(不要強勉,以意使氣,呼吸以鼻,切勿以口)。一拳一式,均存似與一人相搏之觀念,則功夫易至妙境。所謂「龍行虎坐蛇眼鷹,鹿楞犭豪行熊豎身」者也。練時早晚為宜,午後亦可(早以五時至六時或六至七時,午以三至四時,晚以九至九時半。
此不過略示標準,如有其他情形者,自可隨意更改)。但在起床後,筋骨均未靈動,不可驟然打拳或急促用勁踢腿,恐傷筋也。先須緩緩呼吸數口,再緩緩伸腰踢腿。
打拳時,由漸而急,勿用力過猛。而於讀書靜極之後,不可即練拳腳,先亦需舒筋,始再運動。餐後忌練,練後忌即飲食。晚間練習,勿過激烈,練後必須散步,能多行走為尤佳,俾筋血舒展,則進境尤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