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歷經連續三年場均不滿2000人的低谷,經由職棒12年的總冠軍賽象獅激戰七場、世界盃棒球賽在台灣掀起熱潮,加上「超級吸票機」蔡仲南的加入,中職13年票房終於回升,一口氣直逼三字頭的場均2957人。
蔡仲南搶人大戰由中職得標,有了這位「超級吸票機」,中職票房大幅提升,那魯灣則衰減一半,也種下了這年解散的前兆。 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2001年世界盃先發兩場、13.2局無失分還送出15次三振,蔡仲南的名字響徹台灣大街小巷,在感謝球迷的握手會上,就屬他與陳金鋒收到的禮物最多,這位超級大物決定加入中職,600萬元的簽約金至今仍是中職的「阿甘障礙」。
蔡仲南在入伍後美日職棒都傳出搶人風聲,但最終沒有具體結果, 他決定落腳家鄉,引發中華職棒與台灣大聯盟爭相開出高價,希望搶下這位實力與票房兼具即戰力的新人,興農牛總裁楊天發、領隊任中傑多次拜訪下,終於打動蔡仲南加盟。
沒有意外,蔡仲南就是當年的選秀狀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職票房往上衝,另一邊台灣大聯盟因沒有入選世界盃的國手,不能享受國際賽紅利,又未能從中職手中搶到蔡仲南,票房相較去年接近砍半。
兩聯盟合併論在台灣大聯盟總冠軍賽前迸出,也讓金剛隊封王戰中充滿濃濃的離別氣息,當年主播徐展元一番「珍重再見」的感性言詞,透露日後發展,台灣大聯盟在年底宣布解散,將四隊縮為兩隊,與中華職棒合併。
那魯灣台灣大聯盟在這年走入歷史,突圍總經理趙士強(右)和台灣大聯盟秘書長宋守智。 聯合報系資料照
當年跳槽台灣大聯盟的球員,在兩聯盟合併後被封殺,俗稱「判將條款」。 聯合報系資料照
繼2001年世界盃拿下季軍,2002年釜山亞運除了徵召19名中職球員外,也找來王建民、郭泓志兩位旅美強投,繼1998年曼谷亞運後,第二度組成夢幻陣容,雖然預賽輸給日韓,賽況一度陷入低迷,不過最終光榮拿下銀牌。
王建民、郭泓志兩位旅美強投在2002年亞運合體,為中華隊拿下銀牌。 聯合報系資料照
王建民在準決賽對日本中繼上場繳出好投,幫助中華隊演出大逆轉,以6:5闖進金牌戰,不僅透過轉播吸引球迷目光,連南韓工作人員也搶要簽名,距離建仔升上大聯盟還有三年,已提前嶄露頭角。
1月16日,世棒國手蔡仲南投身職棒,一度引起兩聯盟爭奪,最終選擇中華職棒,成為選秀狀元加盟興農牛。
蔡仲南正式加盟中華職棒興農牛隊。 聯合報系資料照
1月30日,和信鯨更名為中信鯨。
原名和信鯨在這年改名為中信鯨重新出發。 聯合報系資料照
3月17日,林仲秋完成了生涯1000次出賽後,正式引退,球員生涯留下162支全壘打,並為百轟千安第一人。
林仲秋引退賽之夜,高舉球帽向球迷致意。 聯合報系資料照
4月18日,郭李建夫自1999年8月6日以來連續210.1局未被敲全壘打,遭興農牛曾華偉破功,不過仍為中職最長紀錄。
5月3日,中華職棒首度進軍花蓮,由興農牛與兄弟象進行三連戰。
中職首度來到花蓮球場比賽,吸引爆滿球迷。 聯合報系資料照
5月11日,天母棒球場自1999年啟用後,歷經多次與附近居民協調,今天正式舉行首場中職例行賽。
經過多方協調,天母球場終於開放中職比賽,為此聯盟還招開記者會宣告好消息。 聯合報系資料照
5月14日,日本職棒首次移師海外舉行例行賽,由大榮鷹與歐力士隊進行二連戰,首場吸引9200名觀眾。
日職歐力士與大榮鷹在這年舉辦海外例行賽,票房並不差。 聯合報系資料照
5月14日,前三商虎隊總教練陳友彬逝世,享年45歲。
前三商虎總教練陳友彬這年過世。 聯合報系資料照
8月22日,兄弟象彭政閔敲出單季第三發滿貫砲,追平三商虎鷹俠在1991年締造的聯盟紀錄。
9月24日,歌手蕭亞軒與陳致遠、鄭昌明,共同拍攝中華職棒總冠軍賽電視宣傳帶,成為中職史上第一位代言人。
12月24日,中信鯨陳文賓與大榮鷹世川隆互換球隊,與新東家正式簽約。
日本職棒大榮鷹球團代表安田裕明(左),昨與中信鯨領隊林明鈿(右)簽定球員交流備忘錄,網羅鯨隊球員陳文賓,大榮鷹代言人楊思敏並到場見證。 聯合報系資料照
12月31日,台灣大聯盟正式宣布解散。
那魯灣台灣大聯盟這年畫下句點,宏碁金剛成為末代冠軍。 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