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夏天,圖/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提供
過去幾年總標榜「強攻」的中信兄弟,也確實曾有段時間倚賴著隊上多名強打如林智勝、張志豪、周思齊等重炮手、甚至是已經離隊的蔣智賢多人齊放煙火下,編織成暴虐無道、毫不講理的超級火網、令人稱道;然而,難以令人置信的是,只不過大約兩個年頭,今昔判若兩隊,打線就已如是滄桑,上季團隊打擊率2成78不但居於聯盟墊底,整年度91轟放眼現下「打擊聯盟」趨勢下亦稍顯弱勢,若想補上最大弱點,最終球團會決定將其中一個「洋將名額」用於打者身上,也就不會太讓人感到意外。
僅管現下中職各隊聘用洋砲手早已非主流,但最近一次使用外籍打者的球隊正是中信兄弟(2015年耐克),在當時同樣亦是為了對症下藥而出此決策;然而,最終卻都因戰績未有起色,而在季中決定換回熟悉的洋投;另外,若是翻開過去十年中職洋將登錄方式來看,更會發現各隊總共僅只啟用過18位洋砲,若再扣掉無法打滿整賽季、近半數案例,即會發現鮮少會有著過往如鷹俠、布雷等成功範式,甚至在中信兄弟還曾有過特地挖來前大聯盟銀棒獎得主羅培茲(Felipe Lopez)、最終卻因水土不服僅一個月就提前打包回國的負面案例發生,是否值得押注一個重要名額來深化打線能量,嚴格來審視,其實並不是太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