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11年總冠軍賽,統一獅在羅敏卿七戰六轟的搶眼表現下,拿下隊史第四座總冠軍。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受到假球事件影響,中職11年例行賽人氣低迷,直到獅牛爭冠打得精彩,成功吸引球迷回鍋,難得出現滿座景象,統一獅在羅敏卿七戰六轟的搶眼表現下,拿下隊史第四座總冠軍。
只是在熱情喧囂下也難掩感傷,作為中職元年開幕戰的比賽場地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在今年走入歷史。興建於民國46年的台北市立棒球場,曾是台灣棒球人心目中的最高殿堂,在三級棒球鼎盛時期,只有打進全國賽的球隊才有機會踏進這座球場,也多次成為職棒開幕戰場地。
興建於民國46年的台北市立棒球場,曾是台灣棒球人心目中的最高殿堂。 聯合報系資料照
熱潮曾帶來傷害,職棒二年的龍象大戰引發史上第一起球場暴力事件,球迷拆毀內野看台座椅丟進球場,也讓台北球場從此沒了座位,隨著中職受到假球事件,球迷不願進場,卸下熱情的妝容,42歲的台北球場顯得老態龍鍾,延役多年後再也擋不住被拆除的命運。
職棒二年龍象大戰引發暴力事件,球迷拆毀內野看台座椅丟進球場。 聯合報系資料照
拆除封場前,台北球場舉辦一連五天、共17場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回顧接力紀念賽」系列賽,包含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職棒五個層級,壓軸好戲是最後一天兩聯盟明星隊與業餘聯隊的友誼賽,台灣大聯盟安排轉檯球員的「引退賽」,中華職棒聯隊由「教官」曾紀恩領軍。
台北市立棒球場最後一戰,是由中華職棒明星隊出戰台北大學明星隊。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球場於27日凌晨0時16分正式熄燈,紀念賽後不少球迷挖走紅土放入罐中留念,隔天挖土車開進場內,剩餘的紅土一批批搬上車,運往天母球場再利用,燈柱、打擊網,還能利用的都分給需要的球隊,本壘板則被挖起收藏,期待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推土機深深一挖,近半個世紀的台北市立棒球場說再見了。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球場拆掉了,原本說好的巨蛋變為俗稱「小巨蛋」的多功能體育館,許多球迷有「受騙」的感覺,天母球場雖然接手,不過當初設計為社區型球場,要舉行職棒賽事限制重重。
在告別台北球場前,球迷在全壘打牆畫下漫畫,一隻企鵝說道:「在我的蛋出來以前,你們別想有巨蛋!」然而2000年掀起全民「孵蛋熱」的國王企鵝,隔年就誕生第一隻本土企鵝「黑麻糬」,19年後的今天,台北大巨蛋仍是空殼。
大巨蛋成為弊案,球迷等了19年還是空殼。 聯合報系資料照
1月26日,曹竣崵向中日龍隊報到,史上第一位從中職轉戰日職的旅外球員。
3月7日,前時報鷹總教練李瑞麟因鼻咽癌逝世,享年五十歲。
前時報鷹總教練李瑞麟。 聯合報系資料照
5月14日,和信鯨隊闕壯鎮生涯第150次盜壘成功,耗費309場為史上最快。
5月20日,統一獅隊羅敏卿生涯500分打點達陣,中職史上第一人。
8月21日,中華職棒聯盟與台灣職棒大聯盟舉行高峰會談,簽署「合併意願書」,開始籌劃兩聯盟合併事宜。
中華聯盟和台灣大聯盟相約談合併並簽署合併意願書。 聯合報系資料照
9月23日,興農牛隊林仲秋敲出中職史上第5萬支安打。
10月1日,台北球場最後一場中職賽事,由統一獅對上兄弟象,吸引4386人進場,開放球迷挖紅土回家留念。
改在台北市立棒球場拆除前,球迷紛紛挖紅土留作紀念。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北市立棒球場最後一夜,將球場指示標誌拆下帶走,甚至連廁所指示牌都成了球迷收藏物。 聯合報系資料照
早年台北市立棒球場的周遭並無林立的高樓,但在那個社會並不富裕,卻充滿棒球熱情的年代,就算一場三級青少年棒球賽,都能吸引滿坑滿谷的觀眾。 聯合報系資料照
10月17日,統一獅隊張文宗在對興農牛時,敲出總冠軍賽史上第一支滿貫全壘打。
統一獅隊張文宗。 聯合報系資料照
10月22日,統一獅隊羅敏卿在總冠軍賽7戰中敲出6轟,締造總冠軍賽全壘打紀錄。
統一獅隊羅敏卿7戰6轟打瘋了,當然是冠軍賽MVP。 聯合報系資料照
11月26日,台北棒球場在結束三場紀念賽後,正式熄燈,42年歷史畫下句點。
台北市立棒球場走入歷史前夕,球迷乘機到記分板下方找球員名牌珍藏或留影。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立棒球場管理員嚴伯伯在最後一夜的凌晨關起球場大門,宣布球場走入歷史。 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