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收放療法是我國中醫醫術的古老遺產,在民間盛行已久,尤對小兒麻痺、婦科、骨科的傷病療效顯著。可惜此療法在歷史上幾經淹沒,部分失傳,後經張德文老中醫加以蒐集、整理,並發揮運用五十餘年,根治了不少不治之症,才使其繼續流傳於世。此法療效極佳,按捏簡單,不打針,不吃藥,收效迅速,且無精神痛苦之憂,是我國醫學遺產中的一個獨特派別。
本療法是一種非藥物性自然療法,將人體上的12條經絡線和與之相伴的血液循環系統結合起來,確定各經絡線上金、木、水、火、土特定穴位,按病人的虛、實、寒、熱,結合時令及人體經穴開閉闔收規律,以點、按、捏、擠、振旋等多種手法,或收,或放,或正骨等使人體經絡系統內部的信息流、物質流、能量發生轉變,恢復機體正常功能,調整機體陰陽氣血平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該法療不吃藥,不打針,似按摩又非按摩,似針灸而不用針不用灸,似點穴而非點穴,它融匯各家各法之長是一種獨特的療法。
該療法對慢性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均有獨特療效,尤其是用於腰椎間盤突出、脫出、久治不癒的腰腿酸脹、麻痛、頸椎病、頭痛、頭暈骨質增生,偏癱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肌無力、肌肉萎縮、婦科病、乳腺增生、風濕病、胃病、減肥保健及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時病人無痛苦無損傷,往往指到病除。
此法的理論精髓是將人身分為日、月、星三家血,並以此為主綱,通過收血、放血、正骨、移血的手法,達到治療人身疾病的目的。日血即骨血;月血即筋血;星血即皮血;正骨即將骨骼畸形矯正;移血即身體某部血液不足,借別處血以補濟,補其不足,損其有餘。是運用點穴特有手法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中醫外治範圍,是中醫特色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收放手法是:手指點穴時正轉為收,逆轉為放(順時針方向轉動為正轉,反之為逆轉),上推為收,下捺為放,重點為收,輕壓為放。收放手法的作用有:收心血能使脾血上升,放心血能使肝血下降,收肝血能使脾血下降,放肝血能使肺血上升等。
經絡收放療法分為以下幾種:
1. 日、月、星三家血經絡收放
(1)收骨血:能使左、右、上、下血液交換。
放骨血:能使全身血液上升。
(2)收筋血:能使左、右、上、下血液交換。
放筋血:能使全身肌肉發育。
(3)收皮血:能使全身血液調配。
放皮血:能使全身血液運轉。
2. 五臟(五行) 經絡收放
先以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定穴分位,表示五臟(即心、肝、脾、肺、腎),五臟即五血,為全身之母,留傳在世。
(1)收心血:能使肝血上升。
放心血:能使肺血下降。
(2)收肝血:能使脾血下降。
放肝血:能使脾血上升。
(3)收脾血:能使筋血調動。
放脾血:能使肝血下降。
(4)收肺血:能使脾血上升。
放肺血:能使心血安定。
(5)收腎血:能使脾血上升。
放腎血:能使肝血下降。
3. 五運六氣經絡收放
五髒又分為五色(即白、青、黑、紅、黃),又分五味(辣、酸、咸、苦、甜),五臟兼配六腑(大腸、小腸、膀胱、胃、膽、三焦) ,又將五臟六腑分為十二經,即五臟六腑包絡(心包),合為三陰三陽,五運六氣經絡收放即運用此理。
經絡收放療法的手法獨有妙處,一筆難盡,簡言之,常用手法有金收、木放、火收、水放、土生長,據此要領,便可治病,確保收到良效。但具體運用時,須視病體之虛實、寒熱、老少、新舊、強弱和胖瘦等,酌情運用,以達到補瀉、溫涼之效用。此法似按摩又非按摩,似推拿又非推拿,故以療效而論,實為調血、活絡、舒氣、解滯、扶正之療法。
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
一,氣血蒙(西醫師白內障合併角膜雲醫)
1.治療方法:
始於太陽穴,用五種旋轉手法,推捏不清之血,取腎水上升循環血氣,補充患眼,取少陰穴補氣,內臟血上移,胃血下移,於瞼眼周圍五大穴位(金、木、水、火、土)用收血、放血手法,調換血液,然後清腦血,一月之內,患眼晶體之渾濁即可逐漸消退。
2. 療效:系統觀察十例,其中五例完全治癒,其餘好轉
二、小兒麻痺
1. 治療方法:
先舒整筋血,活動骨節,調換血液。於金穴(中庭)右拇指緊頂心口,或轉或不轉,因病而異;按土穴(中脘)下壓七次,深按水穴(水分)為開七竅,下按木穴(曲骨),左右均下紮,上推、下按、直捅,左手金、右手木(兩氣沖)按兩下,背後木(至陽)、水(命門)、中間土(中樞)上推五下,下按一下,力按金(秩邊)五下(兩側同時)。(穴位只是針炙穴位的近似位置。)
患腿向後曲,頂至臀部,膝蓋伸直向下按,為恢復腿溫(解除冰冷),將膝蓋向下推動七下,使患腿發熱(左右腿手法相同)。治右腿又可里金(陰陵泉)、外土(陽陵泉),同時捏金(申脈)、木(照海),腿須彎、拉直,下按膝蓋。
2. 療效:治療100例,痊癒80例,其餘好轉。
三. 婦科各症:
乾血癆、經脈不通、經血不正常、血滯、氣滯、血塊、氣塊。
1. 治療方法:
(按、捏次序)金:約在針灸膻中穴位;木:約在針灸天樞(左和右)穴位;土:約在針灸章門(左和右)穴位;火:約在針灸水分穴位;後對準水(命門)上推三、下按二,與針灸穴位不盡相同,療法門路多變。
2. 療效:治療百例,其中痊癒80例,好轉20例。
四、子宮肌瘤
1. 治療方法:
水分穴、三陰交、關元、恥骨、缺盆、天突同時按壓左庫房、乳根,拉右手中指,小腹往上推,拉左手中指,捏鼻子,治療時間約五分鐘。
2. 療效:痊癒率達70%,其餘好轉。
五、骨傷、復位
1、治療方法:放血。穴位繁多,靈活運用,如肩關節脫臼、骨錯位,數秒鐘即可治癒。
2、療效:治療100例,痊癒90例,其餘如脊椎關節炎,脊椎畸形諸症因與內臟有關者,留有痕跡,但肩關節脫臼、骨錯位等症經治便愈,從不留後遺症。
六、膽結石及膽囊炎
1、治療方法:
左右大陵、曲澤+食指、水分、三陰交、恥骨+天突、按左右小腹(左府舍、右歸來),拉左右中指同時捏鼻子,治療時間五分鐘。
2、療效:治癒為70%,其餘好轉。
七、各種胃病
1、治療方法:
上脘、中脘、下脘、三陰交、氣海,三陰交上頂捏鼻,治療時間約五分鐘。
2、療效:治癒率達90%,其他好轉。
八、泌尿系統各種疾病、急慢性腎炎、胃盂腎炎、腎功能衰竭、尿毒症。
1、治療方法:
氣海一關元一恥骨—天突,上頂、下按、分陰、合陽治療時間約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