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喜歡「有限選擇」?

作者:CUP       2019-01-13 01:07:50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我發現凡是身邊的那些聰明人,都特別善於以小博大,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無限的潛能。

好比前幾天,我和一個創業的朋友聊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他總結了一條自己近年來的時間管理方法:

我限制自己每天只工作4個小時。

說完後他看我有些詫異,於是補充道:

其實我做的事情並沒有減少。只不過,我覺得一個人太忙,會沒有時間思考。

所以我會通過給自己時間的限制,強迫自己去做最重要的事,並分清每件工作的價值。

是的。回想現實當中,絕大多數人不喜歡邊界和限制。

我們通常認為,擁有越多的資源,成功的機率也就越高。尤其在追逐人脈和關係的今天,想成大事,你就必須有大資源。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有限的資源」往往才具備更大的價值。

正如達·文西所說,「限制產生力量,而自由導向死亡。」

所以,今天不妨我們一起聊聊:如何利用有限資源,發揮自己的無限潛能?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喜歡「有限選擇」?

一、為什麼「無限的資源」,往往會導致意志力的匱乏?

人最痛苦的,不是你沒得選擇,而是你有太多選擇。

有本暢銷書叫《眨眼之間》,其中闡述了一個重要觀點: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越多的選擇,往往意味著更多的浪費。

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可選擇的東西太多了,而選擇的過程往往只會帶來迷惑、猶豫、懷疑和退縮。

就拿我自己來說。近幾年我養成了一個讀書的習慣,雖然家裡屯了好幾摞書,但一年算下來,真正的收穫卻仍舊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市面上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如果每一本我都細細地咀嚼完,怕是好幾輩子都不夠用。

更何況,我們每天都會接觸手機里各式各樣的文章,在信息極度冗餘的情況下,我大量的時間都被花在了如何甄選內容。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喜歡「有限選擇」?

換句話說,我將80%的注意力都浪費在了選擇上。

之前我看到一句話,叫做「人生很貴,不要浪費」。後來我覺得這句話有點片面,於是把它改成了「人生很貴,別怕浪費」。

當然,這裡的浪費指的不是生命,而是「過多的資源」。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據我觀察,很多人潛意識地喜歡盲目追求更多的資源,而往往誤解了資源的真正本質。

到底什麼是資源?在我看來,只有那些能被你轉化為結果的東西才叫資源。

人脈是資源嗎?不,只有那些能與你平等交換利益的人才是資源;

時間是資源嗎?不,只有當它能為你創造出更高溢價時才是資源;

金錢是資源嗎?不,只有那些能為你產生價值的投入才是資源。

因此,很多人總是在極力地尋找資源,可這未必是件好事。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跑步機效應」,意思是說,一味追逐資源的人有時候就像在跑步機上跑步,上面顯示你跑了一百公里,但停下來其實還在原地。

反之,我特別不喜歡有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有XX資源,或者XX資源有多牛……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所「擁有」的資源都是偽資源。資源的意義不在於大小多少,而是你能否真正將其轉化為可利用的價值。

就像讀書的例子一樣,很多資源擺在那裡無法利用,其本質無異於垃圾。

而真正有效的資源,有時候並不需要你過度開發,因為它是你用自我價值吸引來的。

二、為何資源越少,越會關注核心能力?

據我觀察,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克制」。

所謂的克制,就是明明有條件去做,卻仍然強制自己不去做。

比如喬布斯生前,總是穿著代表性的黑色高領衫,配上固定的牛仔褲和球鞋;又如扎克伯格的衣櫃里永遠是一排同款的灰色T恤。

為什麼很多擁有巨額財富的人,卻「不捨得」在自己的裝扮上下功夫呢?

因為他們更希望在有限的意志力資源里,儘量節省自己的決策成本。

就像歐巴馬在一次採訪中談到:

你們會看到我只穿灰色或藍色的西裝,那是因為我刻意把選擇變少。

我不想在吃什麼或穿什麼這些瑣事上做決定,因為我需要做太多其它的決定。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喜歡「有限選擇」?

在我看來,對於一個沒錢、沒資源的人來說,有時候資源匱乏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選擇太多容易分散精力,甚至等於沒有選擇。

相反,一個選擇越少的人,有時候越容易孤注一擲,在繁雜的競爭中撕開一條裂縫,從而殺出一片天地。

換句話說,相比依賴資源上的勤奮,有時候「專注」更容易取得成就。

好比我身邊不乏許多毫無背景的草根創業者,有時候他們做事情時的決策很簡單,就是從自我優勢上出發,專注把一件事情死磕到底。

這些人身上有種「阿甘精神」,就是勇於將最微小的細節落地。一來當然是因為身邊沒有什麼誘惑;二來是他們的資源有限,容不得有多餘的選擇。

反之,我發現身邊還有一些人特別容易「唯資源論」,比如:

當他遇到一個項目難題時,首先會向公司索要資源;

當他要為某件事情負責時,首先想要更高的頭銜;

甚至,當他要尋找幸福的婚姻時,首先想到的是有沒有更大的房子。

這種對資源的盲目索取,其實是一種對目標失焦的表現,這種人將成敗寄希望於外部條件,而忽略了對自我核心能力的關注。

換個角度說,在經濟學上有個詞叫「窪地效應」,意思是說,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比較優勢,從而創造出理想的競爭優勢。

好比全球市場上有個原本資源匱乏的國度,但它所擁有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數量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這個國家的名字,叫做以色列。

一提到以色列,也許有人就會聯想到石油。

可事實上,以色列石油資源相當匱乏,除了近些年地中海發現的天然氣,其它地區,超過一半是不毛之地的大沙漠。

有人說,全球僅占不到0.2%的猶太人,控制了美國70%的社會財富。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喜歡「有限選擇」?

為什麼在資源如此匱乏的情況下,以色列(或者說猶太人)卻創造出了如此巨大的財富呢?

因為猶太人有一種共識:他們知道自己資源薄弱,所以更加關注自律和勞動,他們善於經商,因為信仰靠雙手能夠致富。

回過頭來看,很多人認為一件事情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資源的多寡。其實未必。

我個人認為,沒有限制的資源,往往會導致效率的低下。

好比你手機上裝了滿屏的娛樂APP(諸如抖音、快手),每當有時間,你就會不自覺地點開它們,於是時間轉瞬即逝,一天下來毫無收穫。

如果你正為此疑惑,最好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砍斷資源,狠狠地卸載它們。

正如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所說,「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為自由的人。」

三、創造「局限」,是實現效率的必要前提!

有效利用資源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主動創造「局限」。

心理學中還有個詞叫「稟賦效應」,就是我們會對已經擁有的東西估值過高。

廣告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杜月笙: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才能留住滿身的福氣


手就能做瑜珈:超簡單「六種手印」解痛、治「濕疹」、助減肥還能「降膽固醇」,不練虧大了!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10大食物,教你如何檢查食物好壞的實用小技巧


糖尿病友經常易餓,不妨試試這些小技巧


皮膚瘙癢難耐?一綠一白一起煮,早晚各1碗,皮膚不癢了,濕疹躲著跑


中職/申皓瑋澳職受傷12日返台 富邦:再做進一步檢查


超實用!每天「拉拇指」可治頸椎病!還有戒菸,治高血壓的穴位...11個神奇絕招,趕快收藏!!


每天原地「青蛙式」50次,20天全身瘦下來,比跑步效果好,腰肩不僵硬,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