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養生,已有數千年曆史,「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一年四季用熱水泡腳對人體皆有好處。
」
冬天一到,腳就像進入了冰櫃,白天走不熱,晚上睡不著。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加上地心引力的影響,血液回流時就特別費勁。濕氣不除百病生,如果腳部受涼,就會全身寒冷,機體抵抗力下降,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想要祛除濕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泡腳。足底聚集著各種人體中藥穴位,每天泡泡腳,將身體裡瘀積的濕寒祛除,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排出毒素,對身體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泡腳祛濕寒養身體,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早在《黃帝內經》就有記載:入秋後,寒氣升,泡腳驅寒,消百病。就連清朝壽命最長的乾隆爺也是堅持「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養生長壽之道,都在這盆「湯」裡了。
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保健目的,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處),每次浸泡20~30分鐘 (其間可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經常手腳冰涼、痛經的人
家裡有老人風濕骨痛、關節痛的
平時氣虛、體寒的人
特別提醒:風熱感冒、高血壓患者、脾氣急躁的人群不宜用高溫長時間泡腳;靜脈炎、糖尿病患者、足部有傷口者不宜泡腳。
在泡腳水中加入中藥材,與溫水相輔相成,能讓泡腳功效發揮最大。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沒幾個人會去中藥店抓藥,市面上在賣的各類現成泡腳粉、泡腳包好壞難辨,泡腳效果一般。
為了滿足大家冬天好好泡腳的要求,我們向大家推薦這款——
沒錯,就是這看得見的滿滿一大包,
真材實料的中藥材包
左點泡腳娘娘足浴包
在腳盆中倒入1-2升的開水,然後放進一個泡腳包,過10分鐘左右,等泡腳包成分完全釋放出來的時候,你會聞到房間裡有一股淡淡的中藥香。
加入冷水,將水溫調至45度左右,把腳放進去,一股熱量立馬從腳底流遍全身,泡上一會,你就會感覺酥酥麻麻的,一天下來的疲憊都泡沒了。
每次泡上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這時候一定要記得把腳擦乾,再順便揉一揉腳底的穴位,整個身體都變得綿軟起來,有種微醺和昏昏欲睡的感覺。
一般平時泡腳,身上的暖意不多會就散去,但是加了泡腳包泡完之後,那種會暖意持續很長時間。如果你睡眠不好,建議這時候可以上床,入睡特別快,第二天醒來會覺得精神滿滿!
這款左點娘娘泡腳包,根據《肘後備急方》、《本草綱目》、《千金方》等傳統中醫經典,精心研製配方,將老薑、艾草、紅花、益母草等四味中藥材搭配,全國各地中藥材種植產區優中選優,確保藥材道地優質,使得足浴效果大大升級。
01
青州小黃薑丨溫中散寒
薑的種類繁多,但不是所有姜都能藥用。在醫藥上,老薑有除濕、去寒、發汗、增溫等功效。青州小黃薑,是老薑的主要品種之一,其品質優,營養價值豐富,且藥食同源。
秋收小黃薑,其揮髮油量較少,驅寒且暖身。將其精細研磨成薑粉,更易溶於水,再配伍其他中藥材一同泡腳,有效成分更好吸收,可驅除寒濕,改善腳涼怕冷。
02
湖北蘄艾 | 祛濕驅寒
艾草被譽為「醫草」,其性溫,歸肝、脾、腎經。既善溫經脈、理氣血而止血;又善散寒濕、暖子宮而止痛,常用於經寒痛經、寒濕帶下、脘腹冷痛等。
03
甘肅益母草 | 排毒養顏
益母草性寒,味辛,歸肝經、心包經。既活血化瘀調經,善治瘀血經產諸病;又可清熱解毒,治水瘀互阻之水腫。
夏收益母,在其莖葉茂盛,花未開時即採,採割後切斷曬乾,品質上乘,藥效更佳。
04
雲南雲紅花 | 調理氣血
紅花,性溫,味辛,歸肝經和心包經。能活血而通暢經脈,散瘀而消癥止痛;善治瘀血諸證,兼寒者最宜。在中醫上亦為活血調經之要藥。
紅花通經活絡,量少為宜。悉心精選的雲南雲紅花,花型不散,氣色香正。加以泡腳,可疏通脾、肝、腎、三條陰經。
每做一次中藥足浴,就好比給全身「吃」補藥!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身體,都可以通過泡腳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