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種水果火了,被「投訴」設計得太適合人類了,好到讓人覺得可疑:
包裝封閉度極高,乾淨衛生
貼合人類握力,軟硬適中,可以直接手剝
果皮自帶酸甜度提示
果肉以方便食用的形式分成小塊,分量恰到好處
幾乎沒有籽,好吃得要命
這也太厲害了吧,設計者簡直是神!你能猜到是什麼水果嗎?
沒錯,它就是橘子啦!你猜對了嗎?
說起橘子,那是好吃又營養,更重要的是,還能預防疾病。
橘皮(陳皮)
陳皮是用橘皮泡製而成的,其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等功能,健脾開胃,助消化。
平時可將陳皮與大米一同熬粥,能起到開胃的作用;熬肉湯時加些陳皮,能祛濕、解膩、增香。
橘絡
橘子去皮後看到的白色網狀絲絡叫「橘絡」。橘絡含「蘆丁」,這是一種能讓人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密度的物質,能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防治腦溢血。
同時,橘絡還可用於宣通經絡、行氣化痰,治療咳嗽、咳痰、胸肋疼痛等。日常可用其泡水飲。
橘核
橘核有理氣、溫胃、止痛的作用,用於疝氣墜痛、睪丸腫痛及乳房結塊等症。若是女性痛經時,可用3~5克橘核泡茶飲。
橘肉
橘肉含水量高,生津止渴,理氣化痰,潤肺清腸。生吃不錯,亦可做成橘子醬。
另外,有研究證明,橘肉富含維C、胡蘿蔔素、葉酸等營養素,以及抗氧化、抗癌、抗過敏等成分,能減少冠心病、中風及高血壓的發病率。
橘葉
能疏肝行氣,消腫散結,適用於脅肋作痛、乳癰腫痛、乳房結塊等。
乳房腫痛時,可取兩三片泡水喝,也可加些冰糖或蜂蜜調味;另外,亦可用橘葉與豬蹄一塊燉,治產婦乳腺炎。
橘皮、橘核、橘葉等加工製品,建議前往藥店購買較為安全。用於治病,或在服用其他藥物之前,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橘子好吃,但橘子引起的話題可不少,養生君挑選了幾個常見問題,給大家做分析討論。
1、橘子吃多會上火?
吃完橘子,口乾舌燥,咽喉不適,這是因為橘子中含有一些有機酸和鎂類,對口腔粘膜、消化道產生刺激所造成的。空腹、大量吃時尤其明顯。
建議控制攝入量,一天吃橘子不要超過4個。
2、吃多會變「小黃人」?
有的人橘子吃多了,皮膚就會呈現橘黃色,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胡蘿蔔素血症或葉紅質血症,也稱皮膚橙黃病。
其實不止吃橘子,過量進食胡蘿蔔、番茄、南瓜,也會發生此病。
這些食物含胡蘿蔔素,吃得多了,血中的胡蘿蔔素也就明顯多了,而肝臟沒法將多餘的胡蘿蔔素轉化為維A,皮膚的胡蘿蔔素高了,也就呈現橙黃色。
還是建議少吃橘子,若出現「小黃人」情況,除了停止吃橘子等胡蘿蔔素高的蔬果外,應大量喝水,增加排尿量,一般數天就可退黃。
3、橘子會引爆氣球?
橘子,氣球,爆炸,看似毫無關聯的三個詞語,組合在一起,卻是:
吃完橘子不洗手碰氣球,會爆炸!
這是因為,柑橘類水果表面坑窪的地方,能分泌揮髮油,還藏匿了檸檬酸、芳香烴類化合物。
而氣球多由橡膠製成,若遇上芳香烴類化合物,就會發生溶脹反應,導致氣球表層變薄,受力增大。當氣球內部壓力不均勻的時候,就會引起爆炸。
當這些芳香烴類化合物沾到手上,而沒經過清洗,直接碰觸氣球,爆炸也就自然發生了。
所以,吃完橘子沒洗手,千萬別摸氣球。
4、服藥前後不能吃橘子?
在服藥期間,最好要和藥物間隔2小時以上,哪怕是最常見的水果,橘子也不例外。
這是因為,果汁中大都含有不少維生素C和果酸,一方面這些酸性物質會導致一些藥物提前分解或溶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增加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對胃黏膜的刺激,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胃黏膜出血。
橘子,會吃更要會挑。一顆好吃的橘子長這樣:
外表
中等個為好,大則皮厚,肉實不飽滿;個小則發育不好,味欠佳。
皮要光滑,不要表皮有孔的。側面看,長柄底部凹進去的較好,反之,底部平坦或外凸的則欠佳。
顏色
橙紅或橙黃色,蒼黃色的過於成熟,而綠色的有些青澀。
手感
捏底部,軟的多較甜,反之捏起來硬的,一般皮厚,口感多半較酸。
另外,也可以捏表皮,輕輕一捏,彈力好,能出一些汁的,其皮較薄,且透過橘皮能聞到清香的,一般是好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