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後,是人生的黃金年齡段,但也是「生命高危期」!
很多人,在這一時期,各種小毛病找上身,導致各種疾病爆發。
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劇,大多數都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專家們稱這段時期為「生命高危期」,人生旅途上的「沼澤地」。
所以,45歲後,保護身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45歲後,步入「生命高危期」,做好「三勤」、「四不扛」,助你健康度過!
一:勤曬太陽
45歲後,要勤曬太陽,促吸收,助力身體健康!
經常曬太陽,好處多多,不僅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皮膚病,最重要的是能夠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預防骨質疏鬆。
頭為諸陽之首,是曬太陽的重點部位,如果天氣較好,最好脫下帽子讓陽光直曬頭頂15~20分鐘。
二:勤勞動
現在的人們,可以說是越來越懶了,尤其是45歲後,身體大不如前,人們就更加的懶,越懶身體越不健康,以此惡性循壞!
生活中,要勤勞動,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
45歲後,可以先從不睡懶覺開始,早上起床後,可以打掃衛生,把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
還堅持鍛鍊,年輕的時候,可以跑跑步、打打球,上了年紀,可以打打太極拳,保持「體勤」的狀態。
三:勤泡腳
「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除濕去暑;秋天泡腳,肺腑潤育;冬天泡腳,藏精溫腎。」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過足浴的方式提高身體免疫力。
所以,45歲後,勤泡腳,對於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鐘即可。
在泡腳的時候,可以加點花椒、生薑片、白醋、艾葉等一起泡水,養生效果更佳!
一:不扛病
45歲後,一定不要抗病,出現頭疼、胃疼、身體發麻等症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不要漠視,或者吃點藥敷衍了事,小心小病拖成大病。
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微杜漸、及早干預,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儘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
二:不扛困
45歲後,不要扛困,晚上早點休息,不要熬夜,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
長期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導致患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的幾率升高。
建議,晚上儘量在11點前入睡,早上7點左右起床。即使不能保證睡眠時間,也要適當補覺,提高睡眠質量。
三:不扛累
45歲後,身體機能下降,大不如前,千萬不要再扛累了!
正所謂積勞成疾,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累出來的。
長期過度疲勞,會出現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鬱等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猝死。
每連續工作2小時,就應停下來,聽聽音樂,放鬆下身心,小憩15分鐘。
此外,還應調整好工作和生活節奏,讓自己慢下來,享受當下,反而會提高工作效率。
四:不扛壓
中國人的性格比較隱忍,很多中年男性有苦有累自己扛,有了苦悶情緒也憋著不說,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得不到釋放,就會扛出大問題。
尤其是45歲後,打拚事業、贍養父母,教育子女,會讓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此時,一定要學會為自己減壓。
人活著,每天無非是「吃、喝、拉、撒、睡」,每一樣都做好,能幫你安穩度過「生命高危期」!
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的大事!
吃,也關乎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吃的好、吃的對,自然能健康長壽,吃不好、吃不對,則疾病纏身!
1、細嚼慢咽,七、八分飽
吃飯時,養成細嚼慢咽的方式,能減少對腸胃的消化負擔,還能控制好食量攝入,這是「養胃」方法之一。
吃飯七、八分飽,不食過飽,能減輕腸胃負擔,利於消化。
隨著年紀增長,胃腸蠕動變慢,新陳代謝下降,控制食量能預防腸胃疾病。
飲食結構上,不偏食,蔬菜、肉類、主食等都均衡攝入,且油鹽適中,口味淡,不吃刺激性食物,對養胃及控制血脂、血糖有一定幫助,遠離血管疾病和慢性代謝疾病。
2、早餐不能少
不論生活有多忙,早餐一定不能少!
國外一項研究數據表明,習慣不吃早餐的人死亡率高達40%。
所以,每天吃一份營養早餐,十分重要,一定要注意營養搭配的早餐,並且,要坐下來慢慢吃,切不可邊走邊吃!
3、食用油,搭配吃
現代人,食用油脂過多和搭配不合理,是導致各種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因此,不能吃單一品種的油,最好是各種油換著吃、搭配著吃,每人每天吃齊三種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種油類。
比如:將油酸類油脂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油脂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油脂豐富的蘇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約25克~30克。
其中,蘇子油含有大量的亞麻酸,是橄欖油的80倍,每天5ml即可滿足人體所需,可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
並且,還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清除對心血管有害的物質,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