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作者:CUP       2018-07-03 06:26:32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行書的用筆方法很多,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等特點。因此,掌握行書的用筆方法是至要的,用筆的熟練與否,直接關係到書寫品質。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1.用毫得當。

行書用筆,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鋒的三分之一為度,最重的按筆也不宜超過二分之一。這樣,行筆時即按得下,又提得起。當然,這並不絕對,喜用短鋒筆和長鋒筆作書的人,往往不受此限制,或用全鋒、或用鋒尖,只要掌握得當,做到梁 《評書帖》中所要求的那樣:「用筆宜著實,又要跳得起,不可使筆死捺在紙上。」若用小毫寫大字,就會捉襟見肘,形同枯槁。字的肥瘦,亦往往與用筆的大小、深淺有著密切的關係,用筆毫太過,則筆劃就會刻板、扁平、浮薄而失天機。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2.行筆遲速得宜。

行書行筆速度,不可一概而論,應該說或遲或速兼而有之,還須視通篇之需要,雖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風,又可遲同逆舟。因而,行書行筆之遲速不可只以中速而論,更不可以加速急書為是,應靜氣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為佳。清人《書法秘訣》中提出:「能用筆便是大家名家,必筆筆有活趣。」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3.筆筆送到。

行書在用筆上必須作到「筆筆送到」,所謂筆筆送到,就是在一個筆劃運行的過程中,要使筆鋒到位,不能筆肚到了筆劃末端,而筆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這是行筆提起的關鍵,這筆筆送到的功夫來源於楷書筆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筆劃品質就差。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4.欲橫先豎、欲豎先橫。

橫畫、豎畫的起筆不論藏露,都與楷則原理一致。橫畫中不承上畫的露鋒起筆,尤須注意,不使尖筆過多,以防筆劃的單薄刻削,要使起筆處豐滿厚實。豎畫的落筆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轉直入,以防過於尖刻之病。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5.牽絲不粗。

姜夔在《續書譜》中提出:「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如果畫與畫、字與字的縈帶犖絲粗了,就會有喧賓奪主、連綿纏繞之嫌。

6.轉鋒如筋。

轉鋒是以腕轉動運筆,使鋒毫環轉寫出不帶稜角的線條,即「轉以成圓」。如寫「也」、「為」、「得」、「而」等字的主筆或鉤筆,轉鋒要達到如筋環一樣的效果,具有立體感。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7.縱筆展放。

即要大膽濡墨落紙,盡情揮灑縱橫,這樣可收到氣勢奔放、筆姿靈動的藝術效果。古代祝允明、徐渭、陳道複及王鐸、傅山、張瑞圖等人善用此法。

8.搭鋒變化。

搭鋒即上一字的尾筆緊接下一字首筆的筆劃,要注意出鋒的變化,一篇之中,儘量不能類同出現。搭鋒在一幅行書作品中,能起著變換姿態、產生節奏增加變化的作用。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9.接筆輕捷。

在字的結體布白中,各種筆劃之間有的左右相接,有的上下相接,有的交叉相接,均具一定的「接縫」位置和寫法,因為相接處不宜施重墨,多採用輕捷尖筆相接,所以又稱「尖接」,用筆需輕捷靈巧。

10.圍筆流暢。

在書寫某些字時,採用小盤繞和大回環的筆法,如「帝」、「帶」寫成大小回環,將「國」的外包圍結構寫成大回環形,都稱作圍筆或回筆。寫此筆劃均須掌握鋒毫的順行變換,以求收到線條勁健、暢達流便的效果,此法多用於行草書。

行書用筆12式,學習當中要牢記!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網民大讚效果超級明顯!一星期早晚一套瘦面操,極速消除頑固雙下巴,瘦出瓜子臉同時減淡頸紋!


想養生先喝水,中醫提醒:這才是正確喝水的養生之道!


生薑的2種用法,快速滅菌消炎,緩解流涕鼻塞,老鼻炎不再反覆


6張圖片,人生的6個殘酷真相,哪一個戳中你心?


農曆這幾天出生「天生有富貴命」,有你嗎?


六十歲以後,怎麼做夫妻?(附家庭幸福良方)


教您一個醃豆角的妙方!香脆好味,安全無添加,做法還簡單,能保存半年不會壞


早餐不要再攤雞蛋餅了,試試這種做法,香飄十裡香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