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處,生活著一群現世的遊魂

作者:CUP       2018-06-24 15:31:55


在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處,生活著一群現世的遊魂

浮動的娛樂場所,人們正在慶祝協會負責人家的孫子滿月。

無根的歷史

文/王璐 攝影/Andrea Frazzetta

本文首發於總第857期《中國新聞周刊》

沿著湄公河溯流而下,三千英里的旅行跨越五個國家,在遼闊的三角洲地帶,河流分散聚集,潮起潮落。從地圖上來看,金邊一側的湄公河上,長出了一根彎彎曲曲的藍色手指,它就是被稱為柬埔寨的心臟的洞裡薩湖。在這裡,世代居住著一群無主之人。他們被稱為柬埔寨越南人。

在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處,生活著一群現世的遊魂

漂浮村莊的俯瞰視角

「我一生從未去過越南,也不知道越南在哪裡,我問我的祖母,她也不知道。」Hoarith說。他是在洞裡薩湖出生長大的第四代越南人,「我就出生在湖口,湖口的河流叫做洞裡薩河,連接著湄公河。」他與越南唯一的連接,是他的父母(如果還活著的話)或許已經在越南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處,生活著一群現世的遊魂

生活在漂浮村莊的一名漁夫

洞裡薩湖距離吳哥窟不到一公里,九歲那年,紅色高棉闖入了他的生活。他的家人被逮捕後送到山裡的勞動營,四個月後,他聽長輩說起,「那裡每天至少要殺掉十個越南家庭」。倖存下來的人被押運到渡輪上,遣返回越南。路上大概需要五天的時間,在此期間死掉的人,就被扔進河裡。

在高棉語中,「洞裡」意為河流,「薩」意為「淡水」。洞裡薩湖獨特的水文特徵,使得它擁有地球上最肥沃的生態系統之一。每半年,洞裡薩湖南部金邊的湖水獲得補給,雨季到來時,怒漲的湄公河又迫使河水倒灌,一時間湖泊面積足足擴張六倍以上,為土地注入豐厚的養分。數千年來,生活在這裡的漁民和農民,都得益於此。

同樣發生在這片水域上的,還有連年不斷的戰爭和流不完的鮮血。過去四個世紀以來,三角洲地帶從未停止過物資和勞力交換。1623年,柬埔寨國王迎娶了越南阮朝的六公主,六公主向國王討得了沿海土地,准許越族難民進入柬埔寨,躲避越南南北朝時期的內戰。大量越南人由此進入湄公河三角洲,此地也開始被稱為西貢。

在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處,生活著一群現世的遊魂

因兩個女兒的疾病而陷入債務中的一家人

於此地定居的越南人,切斷了通往南中國海的商路,許多高棉人從此留在了內陸,由此,他們形成了與高棉人差異明顯的民族認同,這一地區被稱為「下柬埔寨」。在高棉語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下柬埔寨式的占領,從未得到過寬容。

1863年,柬埔寨的邊境在成為法屬殖民地保護國之後正式確定。法國為了擴大橡膠園的種植規模,再一次打開了柬埔寨的大門,引進了大量越南人,同時吸引西貢受過教育的精英擔任行政人員。這一時期,生活在柬埔寨的越南人口增加了30倍,超過15萬人,柬埔寨全國百分之六的人口都是越南人。以至於到1953年,柬埔寨宣布獨立時,已經從過去的單一民族國家成為了多民族國家,其中包括山地部落少數民族,以及部分說中文、寮語和越南語的人。

統一局面並沒有持續很久,1970年代的政變,使得生活在柬埔寨的越南人再一次喪失了「公民」的身份,淪為「野蠻人」。極端民族主義之下的仇恨深入人心,人權觀察者將這種綿延數代人的仇恨形容為「幾乎是病態的」。在金邊這樣的城市裡,越南人開辦的公司經常遭到無根據的誹謗,行走在街上的越南人被天然地認定是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並為此遭到驅趕。

在歷屆執政者的宣傳下,柬埔寨人相信「如果我們不拯救我們的國家,再過幾年就太遲了,柬埔寨將充滿越南人,我們將成為越南人的奴隸」。因此,自1979年開始,在柬埔寨生活的越南人就處於非正常狀態下。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做人,良心不能丟,真心不能負


這5種食物是公認的「衰老加速劑」 儘量少吃


鬼故事 之 等你多時


鬼故事 之 視頻證人


電視上的這個畫面每個人一定都非常熟悉,但你一定不知道原來它有這麼多功能。


印度胖女孩1年減肥80斤,現實中的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


小老虎想親近喵皇反被呼巴掌 忙跑回馬麻身邊討拍:「人家怕怕~」


俄羅斯實況主金髮大眼…一看年紀網友全嚇爛:差點要被抓去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