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為網友「薄荷色」生活經歷,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婆婆動不動就道德綁架她,好像婆婆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媳婦,現實卻是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根本就沒有出力。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婆婆買房買車是為了兒子還是兒媳?
我嫁人的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你有福氣呀,婆婆給你買好了房買好了車,直接少奮鬥20年。」這話讓我不舒服:我身邊的朋友結婚的時候,都是婆家給準備房車,怎麼到了我就成了有福氣了?難道不就應該是婆家準備房車嗎?
我是嫁到婆家生兒育女過日子,以後孩子出生要隨婆家姓,還要孝順公婆,主要維繫婆家的人際關係,遠離自己的娘家,甚至直接成了外人,婆家不用花撫養費直接得一個整勞力,還能生兒育女,怎麼算都是婆家更划算吧?
那時候我勉強把七大姑八大姨的這些議論當成是祝福,沒有放在心上,只是笑著應承過去。結婚之後的日子還是要靠自己過,父母不過就是給我們買了房買了車,又不是留了金山銀山,打定這個主意之後,我和老公一直很努力的工作生活。
年輕人畢竟手鬆,而且這幾年結婚生子的朋友特別多,光人情就是一大筆支出,所以懷孕前我們也沒攢多少錢。不過孩子的到來,讓我們意識到壓力,每次我和婆婆談到養孩子的不容易,婆婆就要笑話我是哭窮,好像我們有房有車,就不用有壓力。
隨後兒子出生,想到以後撫養他長大,供他吃喝上學,還要給他娶妻生子買房買車,自己就倍感壓力。月子裡婆婆一直寬慰我,以後有的是賺錢的機會,先把孩子帶大,等孩子上學了,我再出去賺錢也不遲。
但是我希望能婆婆幫忙帶孩子,出了產假之後就可以工作,這樣能減輕我老公的負擔,還能多攢一點錢,等兒子斷奶了,或者上幼兒園了,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為此我和婆婆一直達不成共識:婆婆堅持讓我親自帶孩子,我堅持上班。
最後婆婆賭氣不肯理我,說我是撿芝麻掉西瓜,說孩子3歲前媽媽的陪伴很重要。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孩子三歲之後,我再找工作很難,畢竟和社會脫節三年,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僅靠一張大學文憑以後真的很難生存,只有這幾年一直工作,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在職場升職。
最讓我意外的是老公的態度,他也堅持認為應該由我帶孩子。最後我只能求助我爸媽,但是我爸媽說可以每個月補貼給我800塊錢生活費,但是不能幫我帶孩子,他們兩個經營著一個早餐車,每天起早貪黑給我弟弟攢錢結婚,根本不可能停工幫我帶孩子。
所以我還是成了一個家庭主婦,好在我已經適應了全職媽媽這份職業,也擺正了心態:在每天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很享受參與到孩子的每一天成長中,孩子學會喊媽媽的那一天,我甚至激動得流淚,感覺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前段時間,和婆婆一起去參加婚宴,因為是比較近的親戚關係,所以整個飯桌上的人基本都很熟悉,說起話來就開始東家長西家短了。說到那天結婚的新郎家沒有準備婚房,要拿彩禮付首付的時候,親戚們就開始講自己是怎麼給兒子兒媳買房買車的。
明顯同桌的另外兩個兒媳也不太喜歡這類話題,話題是包括我婆婆在內的三個婆婆在主導,主題就是哭慘,說她們這代人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給公婆養老送終,還要給兒子兒媳買房看孩子,稍有不注意,還會惹兒媳婦生氣,生怕兒子兒媳鬧矛盾,或者不給他們養老。
我看飯桌上的話題方向有點失控,尤其是另外兩個兒媳,已經開始朝自己婆婆翻白眼了,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在三位婆婆的話題中插了進去說:「誰說兒媳婦就一定要給公婆養老了?公婆又沒有養育兒媳婦,兒媳婦還有自己的爹媽要養呢。」
我的話題很快引起身邊兩個兒媳婦的共鳴,大家開始討論身邊不給婆婆養老的兒媳,大多都是因為結婚生子期間鬧過不愉快,還一再強調兒媳婦沒有給公婆養老的義務。我婆婆率先發話壓制:「兒媳,我給你買房買車,給了你們新生活的基礎,為啥不給我養老?」
又是老生常談,每次婆婆說起這些話我都很不開心,為什麼一定要拿這些話來道德綁架我呢?房子是我住著沒錯,但是我老公也在住啊,就算不是讓我住,他跟別人結婚也要讓別人住吧。我生氣的說:「婆婆,你是給你兒子買的,不是給我買的,就算我不住,也會有別的女人來住,別拿這話噎我。」
那頓飯最後不歡而散,我從來沒想過不給婆婆養老,至少老人對我老公有養育之恩,我不養老公也應該養,我絕對不會攔著他,而且夫妻是共同體,他養和我養有什麼區別?我不過是受不了婆婆每天把給「我」買房買車掛在嘴邊,況且婆婆不幫忙帶孩子,我至今心裡還有個疙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