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出現了好多傑出的人物,其中有很多女性英雄角色更是深入人心。從花木蘭替父從軍,到楊家將十二寡婦征西,再到梁紅玉大破金兵,這些故事裡的女性角色都作為正義和勇敢的代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過,這些人物形象大多是來源於民間傳說,其真實性大多待考。與之相對應,很多真實的女性歷史人物的英勇事跡卻可能由於種種原因流傳不廣,不被人熟知,留下遺憾。
不過,歷史總會記住那些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近期,一部以表現鄂溫克族女性英雄事跡的電影《呼倫貝爾城》正式上映。這部電影來源於清代發生的一段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了當時的鄂溫克人為了邊疆的安定,男人們騎上駿馬出征,奔赴西北邊疆補營,清剿匪患,安撫邊民。草原里的女人默默守候的同時,肩負著自己的使命,在大將軍遺孀那丹的帶領下,部落的婦女們長途跋涉,歷經苦難,為部落的繁衍生息拋灑熱血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里,重點塑造的是薩仁高娃飾演的誥命夫人那丹。她在極其困難的形勢下,不畏艱險,為了保障鄂溫克人的種族繁衍,毅然帶領著一群本族女性長途跋涉,歷經種種險阻,到達兵營與本族男性勇士們匯合,為鄂溫克人的生生不息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影片里她的果敢、勇毅以及堅強與慈祥相結合的特徵,都在薩仁高娃的精彩演繹下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一形象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少數民族女性英雄,是真實存在過的一個為了本民族繁衍和民族團結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物,值得被後世好好歌頌與傳唱。
但是,這部電影並非單單是是為了這一個角色而設立,重要的是,影片所宣揚的是一個民族的女性的英勇事跡。也就是說,在這部電影里,所有出現在去兵營路上的女性鄂溫克人都是英雄。他們集體為了這個民族的繁衍,冒著生命危險,克服著長途跋涉和道路艱辛以及惡劣天氣的影響,毅然來到了兵營與自己民族那些為了國家抗擊邊匪的男人相見,為為部落的繁衍生息而「取孩子」,然後再經歷同樣的艱難險阻回到呼倫貝爾城。這來迴路途的艱辛,在影片中也通過幾個女性角色準確傳達了出來,甚至有幾位女性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讓影片充滿了悲情的力量,也使得這些角色變得可歌可泣。
不得不提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塗們。作為一位資深的少數民族演員,塗們在多年的演員生涯里奉獻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真正使他為觀眾所熟知的,是2017年在電影《老獸》里飾演的一個極具性格的父親形象。而他他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當年的第54屆金馬獎的「影帝」稱號。不過,塗們沒有被外界的榮譽所困擾,而是回歸了自己民族和家鄉的題材。就在《老獸》上映的時候,塗們便已經回到家鄉,開始籌備這部《呼倫貝爾城》的拍攝。這是他從影多年來,第一次執導筒,而他把自己的這個重要的「第一次」,獻給了他深愛的家鄉的土地和人民。這部《呼倫貝爾城》,之前在各種觀影時就評價不俗,尤其是在前不久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上,先後獲得「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最受傳媒關注影片」和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導演」兩個獎項的提名,可以說是對於這部影片的認可。總體來說,《呼倫貝爾城》是一部獨特的中國民族主義愛國歷史傳奇影片,以少見的婦女抗爭題材表述著鄂溫克人對於生命的通達與執著,更像一部關於勇氣、執著和責任的女性英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