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瞞天記》:關於親情和道義的取捨

作者:CUP       2019-09-09 23:03:56


"

​​說起結局堪稱神來之筆的電影,我首先想到的是印度的《誤殺瞞天記》。

01

《誤殺瞞天記》一開始就布下懸念。從一位新入職警員的視角和他與同事的議論中,隔著警局冰冷的鐵窗,將一個滿臉倦怠心事重重且又「犯事」的主角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這個鏡頭是精心設置的,體現了電影語言的獨特優勢,讓觀眾也有了一種看待犯人的即視感。

緊接著,影片在主角維傑的回憶中徐徐展開。隨著劇情的深入,主角一家從「誤殺」到「瞞天」,情節跌宕起伏。直到埋在主角家後院的屍體被當眾挖出,此時聯想到片首維傑頹然坐在監獄的那一幕,讓人一度以為主角一家未能「瞞天」成功。然而就當觀眾被電影刻意營造的假象欺騙時,劇情又峰迴路轉。當眾挖出的狗屍幾乎宣告了維傑的大獲全勝。

諸如此類,影片用了大量的時空交錯非線性發展鏡頭,撲朔迷離、欲說還休,將懸疑、緊張的氛圍烘托到極致。時長近三個小時的電影,卻沒有絲毫冗長之感,處處埋下伏筆,觀眾當時不覺得什麼,回過頭來再看,才深深覺得伏筆的精巧。

02

《誤殺瞞天記》中的維傑只有小學四年級文化,他面對的是一位極具權勢、幾乎可以調動一切資源的檢察長,同時又是死者的母親,這看似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對決。

不僅如此,對手並不是一般影視劇里的呆萌蠢或者智商突然掉線的反派類型。從黑警官到女檢察長,他們兇悍而狡猾,絕非良善之輩。

然而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才發現平民維傑並不是螳臂當車蚍蜉撼樹,他的冷靜機敏和在電影中學到的知識,足以讓他與貌似強大的敵人相抗衡。這類影片的關鍵之處正在於,只有矛盾雙方旗鼓相當、你來我往,劇情才能更具張力,情節才能更吸引人。正如經典電影《蝙蝠俠》,如果沒有足夠優秀的反派——小丑,便缺乏激烈的戲劇衝突,蝙蝠俠也會黯然失色。

雙方在這場對決中互有攻守,從維傑迅速消除案發現場證據,到女檢察長憑藉掌握的資源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維傑沉車的地點。再從維傑製造了完美的家人不在場證明,到女檢察長依靠大量證據推算出維傑的全部計劃,劇情一波三折。其間,狡猾的黑警官幾次捕捉到維傑及家人的破綻,險象環生下都被冷靜機敏的維傑一一化解。

最後,警方不惜刑訊逼供,野蠻毆打維傑一家,甚至連維傑年幼的小女兒也不放過,讓觀眾們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03

影片探討的主題是大膽而引人深思的——關於親情和道義的取捨。

當你處在維傑的位置上,你會怎麼做?相信每個人都心有戚戚然。

這種取捨同時又被環境深深左右。影片從頭到尾凸顯了對印度警方腐敗的血淚控訴。上至檢察長,下至黑警官,印度警察系統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濫用權力、欺壓百姓,以法治之名,行違法之實,整個法治環境污濁不堪。從某種角度來看,官二代薩姆也是這種污濁環境下的受害者,雖然他惹人生厭、死有餘辜。

結尾,維傑對新任警察局長撂下一句微妙的「你和你的警察局會保護我們的」,隨後便揚長而去。影片用蒙太奇手法,在畫面的重疊和切換中,揭示了維傑在深夜將屍體轉移埋在新警察局地下的驚天事實。形象化和視覺化的電影語言,對印度警察的諷刺和控訴達到頂峰。

我們不難想見,警方不僅不會保護維傑一家,反而一旦維傑稍露痕跡,以女檢察長的狠辣手段絕不會讓維傑一家好過。

維傑的選擇雖然於法律不合,卻也深得人心。從這一點看,影片與好萊塢英雄片所傳播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蜘蛛俠蝙蝠俠鋼鐵俠們都是在法律難以主持公道的情況下,用自己超自然的力量去實現人們心中期待的正義。只不過,相較於超級英雄們訴諸武力的簡單粗暴,而維傑卻靠的是超人般的冷靜和智慧。

維傑未嘗沒有陷入靈魂的拷問,這從他與妻子的對話,以及他面對不堪忍受喪子之痛的薩姆父母表現出的深深歉意可見一斑。

然而這無關對錯。對於一個父親,在他必須守護的家庭面前,其他一切都顯得無足輕重。​​​​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作為一名教師,是該被社會同化還是教導學生逆流而上?


《小小的願望》彭昱暢王大陸番位之爭,是聯手炒作還是被片方利用


車身貼著斗大的『爛 不要買』,車主無奈寫下千字言親身經歷 「消費者被如此對待,世界還有個理嗎?」


【江東講電影】假如愛有天意


佳片獻禮教師節 電影《我的啟蒙老師》上映


12歲少年砍人入獄何以監獄為家?年度催淚電影,何以為家


8旬老太病危,咽氣前說:第三個重孫我是看不到了,我不捨得走啊


婆婆住院我細心照顧,弟媳不關心,婆婆出院我哭了,弟媳「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