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娃愛跟『小孩子』玩?」家長要警惕「心理幼稚症」

作者:CUP       2019-09-09 23:01:43


"

「你的書桌怎麼這麼亂?」

「你怎麼連掃帚都不會用?」

「你的鞋帶以前是自己系的嗎」

這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浩身邊人對他經常說的一些話,慢慢的小浩覺得自己好像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合群,它選擇了逃避,選擇了和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玩,這種現象說怪不怪。

大家肯定很好奇,究竟什麼是心理幼稚症?我們在平時又怎麼發現孩子有心理幼稚症呢?

一、心理幼稚症及其表現

心理幼稚症又稱「心理幼稚化」,是指患者心理特點不符合本人的心理年齡,心理發育落後於生理即實際年齡,處於心理髮育低下和不健全等心理活動的「低齡化」狀態。

其實一個人越是畏首畏尾,不敢適應現實,他內心的恐懼感就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在人生之路上步步給他設置難關。於是便形成了一個怪圈:由於懼怕生活,人就變得越發畏縮,心理學稱這個為「心理幼稚症」,最終「回到母親懷裡」。

心理幼稚症的表現:

(1) 心理幼稚症的基本特點是心理狀態不符合實際年齡;

(2)心理幼稚症不等於智力缺陷,相反患者的智商常處於中上水平;

(3)心理認識水平和心理需求低下,缺乏遠大理想追求,自我意識低下或缺乏,談不上有獨立的自我人生設計、認識和為之追求奮鬥的自覺社會行為;

(4)思維活動幼稚、單純,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5)社會適應能力很差,不僅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且缺乏基本處世待人的能力。

人們把這種現象的原因歸諸於自身之外,認為不是外在環境問題,就是父母責任,是什麼導致心理幼稚症的出現呢?現在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二、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心理幼稚症」?

1、父母包辦一切,過於溺愛孩子

《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書》中提到過:教孩子自己吃東西、穿衣服和洗衣服是件單調且困難的事情,比喂孩子,和給她洗澡、穿衣服更需要耐心,但是前者是教育者的工作,後者則只是僕人的工作。

正是因為很多家長在與孩子交往過程中扮演了僕人的工作,無論是父母幫助收拾桌子、或者給孩子收拾房間、在者給孩子繫鞋帶!從來都是順從孩子,這樣孩子就會形成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以後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的學習功能都會遭到嚴重的削弱。

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這個道理,拒絕溺愛,適當的保護孩子,才能夠早點讓孩子獨立,預防心理幼稚症的出現!

2、封閉型不良教育方式

封閉型教育方式好比長相獨特的櫻桃,以前我們吃的櫻桃是圓的,現在市面上除了圓圓的櫻桃還有其他形狀的,比如心形的。這是將在櫻桃處於生長期的時候,用一個心形的模具保護著他,只能按照原本設定好的方式生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如果將孩子只封閉在家裡面,沒有辦法,也沒有機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畢竟孩子終究要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和家長以外的其他人接觸,不斷完善自我,這樣才會成熟,否則容易導致心理幼稚,身心發育脫節。

3、過於安逸的生活方式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一句歌詞,也是社會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孩子不怕與陌生人交往,從小目睹父母的辛勞、體驗生活的困苦,得知「熱愛生活」的道理,有著奮鬥與吃苦的自覺!

而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很少會遇到失敗的逆境,生活無憂無慮,家裡衛生不願去打掃、衣服不願意洗,更不用說吃苦!時間久了孩子就沒什麼追求,心裡發展也就自然停滯不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但也不意味這就可以慣著孩子,要讓他們學會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主動認知這個時間,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接下來教大家如何應對預防心理幼稚症的出現。

三、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心理幼稚症」

1、社會學習法

鼓勵孩子多去參與一些團體活動、或者可以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先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讓孩子體會到從中的樂趣;也可以帶著孩子去做志願者,幫助一些敬老院的老人,讓孩子接觸一些正能量的活動,懂得感恩、懂得一切美好都來之不易;還可以帶孩子去科技園,儘可能多的讓她去接觸社會教育豐富的地方!

通過「勞逸結合」的辦法,讓孩子在互動中學習到更多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孩子開闊視野、接觸社會、提高心理認知水平,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而不是恐懼!

2、旅遊訓練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子會在旅途中見識到不同地方的風土民情,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身心愉悅。書上知識在多,也是虛的,讓孩子通過旅遊慢慢的學習到更多,在開心玩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深入社會,接觸社會,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通過見識變得更加優秀,而不滿足於現狀,這樣孩子本身也會慢慢的淵博起來、成熟起來。(通過旅遊還能夠增進孩子與家長的感情哦!)

3、名人傳記訓練法

「一個人少年時期讀的書,足以改變他的一生!」少年時期至關重要,這個時期樹立怎樣的志向,以什麼樣的人為榜樣,往往會覺得孩子未來的人生成就!

其實作為預防和應對心理幼稚症和孩子一起讀一些名人傳記也是有必要的。心理幼稚症孩子最重要的是缺乏對理想的追求,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奮鬥的意義。我們可以通過讀名人傳記,讓孩子對現實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任務經歷,能激發出孩子更多的潛能。通過閱讀一個個成功的事例,讓孩子明白將自己的理想付諸行動,改變以往的幼稚行為。

4、榜樣激勵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古人說「少年養志!」

在實際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眼睛每天都在關注著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最安全的保障,父母的形像也是最完美的。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脊背長大的——孩子做人的第一個榜樣就是父母。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著孩子,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幼稚症,爸爸可以平時多教孩子、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有理想並付諸行動得人,比如可以幫媽媽幹家務、逛街的時候拿包……

榜樣激勵法官方這樣解釋:指領導者選擇在實現目標中做法先進、成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加以肯定和表揚,但要求大家學習,從而激發團體成員積極性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就是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心裏面提前樹立一個好的形象,讓孩子像父母學習!通過榜樣激勵法能夠提高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成熟起來!

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更要學會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我是豆寶麻麻,多平台原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如有育兒問題,歡迎私信或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老人撫養棄嬰18年,就因為罵了他一句,讓老人賠了十幾萬


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做好以下3點轉變,老師會給您點贊


生孩子順產省了幾千塊錢,孩子生下後,婆婆跟丈夫懊悔不已


致父母、致孩子、致家長、致老師


公交上強勢大爺逼孕婦讓座,00後一語讓人稱讚:這才是最好的教養


撿了個手機,失主打電話,讓我還給他,我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了


老人有百萬家產,給錢,兒女都對她不聞不問,在養老院孤獨落淚


家長的反饋很重要,利用「鏡中我效應」,給孩子正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