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涼
一場白露一場霜
9月8日6時16分
正式迎來今年的白露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白露,八月節。 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時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自此,晝夜溫差變大,人們需撤掉涼蓆,不可赤膊睡覺,應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否則很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及時添加衣被。俗話說「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身體兩大部位要注意別著涼。
1、肚臍部位
早晚溫差大,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極為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久而久之,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尤其是中青年,追求時尚,喜歡穿著弔帶衣、露臍裝上街,顯示青春靚麗,但也應該量力而行,如果此時將「刻意」露出的後背和肚臍,美其名曰為「春捂秋凍」,反而會適得其反。
2、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對於北方人來說,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腳部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鬆、舒適、吸汗。
白露時節易感冒 中醫按摩去寒氣
隨著氣候逐漸轉涼,有些人易出現風寒感冒、手腳冰涼、肢體怕冷、乏力等症狀,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可適當進行中醫的經絡療法。
可堅持晚上用溫水泡腳,水要沒過腳踝,時間在15-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部搓熱,腎開竅於耳,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繫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泡完腳以後,可做揉腎經的功課。坐到床上,腳心相對,兩腳心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這樣可以連通腎經,然後雙手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讓雙手儘可能大面積地握住小腿肚肌肉,向外上方邊翻邊按摩,反覆操作,直至小腿發熱為止。
白露膳食
給老人:紅薯枸杞粥
這個時節吃紅薯,不易發胃酸,紅薯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腸道蠕動,通便排毒,還能減少腸癌的發生。枸杞則有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肝臟,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做法:紅薯一個,去皮蒸熟,壓成泥或切成小塊。枸杞一小把洗凈,水泡1小時。紅薯、枸杞連同大米一起煲粥。
給女主人:烏雞山藥養顏湯
烏雞和各種藥材、食材同烹,向來是益氣滋陰、和胃補血的上品。山藥則補脾養胃,生津益肺,並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血液循環。
做法:烏雞、山藥、枸杞、大棗、西洋參適量,煲湯。以姜、酒調味。
給男主人:核桃小米粥
核桃潤肺止咳,補腎固精;小米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做法:核桃3~5個去殼搗碎,小米三兩浸泡數小時,一同煲粥。注意:肺炎、支氣管擴張患者不宜食。
給小孩:南瓜胡蘿蔔粥
南瓜能提高免疫功能,胡蘿蔔可促進消化、補中安五臟。做法:南瓜三兩,去皮切塊;胡蘿蔔三兩,去皮切丁;再加數滴花生油,與二兩大米一同煲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