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威尼斯電影節排片背後的玄機

作者:CUP       2019-08-15 05:01:15


"

在上半年跟大家聊坎城排片時有提到,電影節排片是很有學問的,不僅要照顧到好萊塢電影以及熱門電影的曝光度,還要讓沒有明星的優秀作者電影也受到關注,同時還要保證整個電影節的節奏感,要有所起伏,要有低潮和高潮。

拿今年坎城電影節舉例,第一個周末的黃金時段,安排給了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大師 口碑 明星卡司)、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風格化類型片)、波藍波宇的《戈梅拉島》(迷影類型片)、席安瑪的《燃燒女子的畫像》(法國女導演 口碑)以及馬力克的《隱秘的生活》(大師回歸)。

而第二周的高潮則設置在了周二,先是昆汀的《好萊塢往事》亮相,同一天緊接著安排了奉俊昊的《寄生蟲》。

這種排片會給參加電影節的觀眾一種高潮此起彼伏,對接下來還沒放映的電影始終抱有極高的期望和興奮感,且儘量照顧到各方利益,同時也讓主競賽每一部電影都有閃光的機會。

如果有關注坎城電影節,或者平時有關注電影資訊,那麼就會有最直觀的感受。就算你人不在坎城,但整個電影節期間都會聽到各種「爆款」消息,或者不同主競賽電影的評價,因為媒體對整個電影節的關注度是持續不減的。

坎城排隊看《好萊塢往事》的媒體

我解釋這麼詳細是因為,上次在前瞻威尼斯片單說不太行時(戳這裡回顧),有影迷朋友說我一味跪舔坎城,似乎是我對威尼斯電影節有莫名的敵意。

其實還挺誤會的。我這些年參加了那麼多電影節,最看重的是體驗二字,我也希望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給大家分享電影節體驗的影迷。

我喜歡坎城是因為喜歡這個電影節的體驗,而不是盲目喜歡福茂喜歡他選的電影,同理如果我表現出不喜歡威尼斯,也是因為我不喜歡在這個電影節的體驗,而不是不喜歡巴貝拉或者他選的電影。

去年我第一次去威尼斯電影節,體驗就很不好,儘管我喜歡《登月第一人》也愛《羅馬》,

同理每年去坎城就算體驗再好還是會討厭很多片。

至於為什麼總是有「被坎城拒」這種說法,我也說過。

被坎城拒絕只能說明坎城電影節沒選這部電影,

但沒選的理由太多了,質量差只是其中一個可能性。所以不要看到我說某某片「被坎城拒」就覺得我在黑這部片。當然這個要具體說就要另外寫文章了,

如果感興趣可以移步B站找找我去年在威尼斯電影節閉幕當晚錄製的視頻(可以搜av31451070),有提到為什麼像邁克李《彼鐵盧》和拉斯洛《日暮》這樣的電影,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謂的「爛片」,反而是很純粹的作者電影,但仍然會「被坎城拒」,不是質量問題那麼簡單。

扯遠了。

剛好昨天威尼斯公布了詳細的排片計劃。我們先不瞎猜入選電影的質量,僅從排片機制這種客觀事實來看,威尼斯電影節值不值得被diss。

群里一個影迷朋友做的漢化版主競賽排片表

大家可以看看這個主競賽時間表,實際上幾乎所有北美媒體最關注的,可能會沖頒獎季的好萊塢電影,全在電影節前幾天,無論是競賽單元還是非競賽單元。

以9月1日第一個周日晚上阿薩亞斯的《黃蜂網絡》為節點,

前面幾乎全是全球影迷最關注的熱門電影,好萊塢大製作,全明星卡司,頒獎季熱門,應有盡有;而節點之後就瞬間變成小眾作者電影節,堆滿了大多數影迷都沒聽說過的電影和導演。

是什麼導致這個情況呢?首先是因為前幾天這些片都要趕著去參加8月30日開幕的特柳賴德電影節和9月5日開幕的多倫多電影節,而威尼斯電影節為了搶到這些片的「全球首映」,所以必須把這些片安排在它們去特柳賴德或者多倫多放映之前。

第二個原因,同樣因為特柳賴德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這兩個電影節的開幕會導致媒體的「分流」,也就是說很多媒體,尤其是北美媒體,會在9月5日多倫多電影節開幕前就離開威尼斯趕去多倫多,所以威尼斯電影節要在9月4、5日之前把所有最需要北美媒體曝光的電影都放出來給他們看。

這就造成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體驗是完全的頭重腳輕,記得去年開幕第二天《羅馬》《寵兒》連映的盛況,但進入第四天第五天整個社交網絡就沒人再關注威尼斯電影節了,現場更是從前幾天的人山人海,瞬間變得冷清。所以有影迷朋友說,關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的感覺,就像電影節只有前幾天,然後突然就直接閉幕頒獎了,後半程發生了什麼放了什麼電影根本就沒有熱度。

威尼斯電影節宮

這是我作為參加者,以及關注電影節資訊的影迷的體驗。但從這個方面能看出的是,我在介紹多倫多電影節站台單元那篇文章(《敢和威尼斯搶片子,多倫多的「站台」單元是什麼來頭?》)裡面也提到過,那些好不容易入選主競賽,渴望媒體曝光,希望找到發行商的「冷門電影」(相對於好萊塢電影),就算可能是年度佳作,也可能被威尼斯電影節安排在了沒有熱度人都走光了的後半程。

也就是說,從這個排片表我們就能看出,威尼斯電影節,現在是一個靠前半程甚至前幾天來維繫媒體熱度的電影節。它沒有像其它電影節那樣慎密的排片學問,它唯一的排片邏輯可能就是照顧好萊塢熱門電影和北美媒體。

當然這個也是威尼斯電影節身不由己,為了存活下去的不得已之舉,並不是它非要跪舔誰。

威尼斯主席巴貝拉

但這種被牽著鼻子走的排片邏輯,的確是很差勁的。

接下來我們再具體解讀一下某些電影的安排。

首先是大家最關注的,婁燁導演的《蘭心大劇院》,被安排在了倒數第二天放映。從電影質量來看,這說明不了什麼;從獲獎幾率來看,這反倒有利於《蘭心大劇院》衝擊獎項;但是從媒體曝光來看,這是很不利的,因為倒數第二天的威尼斯電影節,人都快走光了(當然華語媒體肯定都會留守下來)。

然後鮑姆巴赫的《婚姻生活》和格雷的《星際探索》,這兩部片的位置,是去年《羅馬》和《寵兒》的位置。《婚姻生活》我之前分析片單時說過了,肯定會是頒獎季爆款,大家可以期待口碑大爆;至於《星際探索》,我個人特別期待,同時又因為補拍之類的很擔心,但現在又被放在了那麼重要的位置…又開始提高期待了。

被美國媒體嫌棄的波蘭斯基《我控訴》被安排在了第一個周末和話題熱度爆棚的《小丑》同日放映,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波蘭斯基這次新作的口碑可能會大爆。天啦,到時候肯定會特精彩,迫不及待想看那些美國媒體會作何反應。「大師之作!不過還是譴責波蘭斯基….」哈哈哈哈哈

特柳賴德電影節的舉辦時間是8月30日-9月1日。以往特柳賴德閉幕後的周一,也是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一個黃金時段,往年《第一夫人》《三塊廣告牌》以及去年幫威廉達福拿到奧斯卡影帝提名的《永恆之門》都是這一天放映的。今年威尼斯電影節在這個時段安排了《繼圓台七號》以及《馬丁伊登》,結合之前聽到的消息,目測《馬丁伊登》會爆。

我在去年12月超前預測坎城時寫的《2019年第72屆坎城電影節的超前展望》就提到過《蛇之擁抱》導演西羅·格拉進軍好萊塢的新作《等待野蠻人》,約翰尼·德普、羅伯特·帕丁森以及馬克·里朗斯主演。但是當時我在收集資料時,就發現這片的製片公司看起來特別不靠譜,官網做得像澳門賭場病毒廣告,新聞通稿更是也low穿地心。如今這樣卡司的電影,導演還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居然被安排在了無人問津的最後一天放映。說明啥?片方不想宣傳?電影節想掩人耳目?總之看起來特心虛,所以對這片的期待是能放多低就放多低為好,說不定這樣一來,到時候看了覺得,咦,還行,沒那麼差呢。

(排版小妹原本很期待這部庫切小說改編的《等待野蠻人》,看完預測很受傷)

公布排片都能瞎扯出那麼一大篇我也挺佩服自己哈哈哈哈。

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文為作者 陀螺電影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 https://107cine.com/stream/114056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使徒行者2-港片情懷


令人回味的搞笑穿幫劇! 是導演疏忽還是技術缺陷呢?!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作者新作《春日序曲》引進上市


小禎狂瘦20公斤PO照辣到「秀出S型腰身」!網友卻把亮點放在台灣好媳婦「佩甄臉上」整成這樣根本認不出!


這部中國零票房電影,卻感動了無數日本人,在日本斬獲9億票房


民國女神長得美嗎?看完這組絕版老照片,你就知道了


謝婷婷女兒生父疑曝,二人罕見秀恩愛,男方富二代長相威猛很強壯


向太的人品如何?看她對待傭人的這個態度就知道了,細節見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