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鮮少出現在電視上,她不像明星,也不像演員,但她卻又是最好的演員。她一年拍一兩部戲,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心揣摩反覆推敲,把角色拿捏得恰到好處。她的戲一出來,都會帶來極高的收視率和口碑。
此次,孫儷又開始拍新劇了,是《賣房子的人》。她在其中飾演房似錦,職業房產中介。她一身職業裝,一頭短髮,乾淨幹練。很讓人拭目以待。因為孫儷出品,必屬精品。
在這個鬧鬧哄哄的時代,太多的人都想著抓住流量,在流量面前來一次華麗的轉身。可是流量是虛無的,高低不由你控制。在他們的粉墨登場的切換中,孫儷無疑是一朵與眾不同的花。她不急不躁,緩緩地行走在塑造好演員的路上。
細細看孫儷的平常生活,她把家庭和事業做到了平衡,把自身的修煉和孩子的教育都擺在同等的位置。她踩著自己的節奏,每一個節奏都為她鋪展著最好的路。
一
孫儷的節奏是一支優美的樂曲,時而輕快,時而緊急。輕快的時候,是她在練瑜伽、練書法、看書、旅行等;緊急的時候,是她在工作,那厚厚的劇本上,都是五顏六色的筆塗過的痕跡。這些就是最好的證明。
她在自己的節奏里遊刃有餘,活成了最美的自己,很多的人都叫她「娘娘」。因為她在劇里,把娘娘演成了經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只有按著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地去成長,就一定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我喜歡的一位作家,她講過一個自己的故事。她對自己的寫作一直以來都很有規劃,每天規定一定的量,完成後便不再繼續。空下來的時間,她看看書,做做其它的事情。
有一次,她寫一部小說,拚命去寫。每天寫的量是平時的好幾倍,三天時間就寫完了一部小說。她當時對這樣的一個結果非常滿意。單從工作效率來說,這無疑是高效的。誰知卻帶來了很不好的結果。
她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再去寫作,大概一個多月的自我調整後,才重新開始寫作。她告訴我們,她那三天把自己寫傷到了,耗盡了自己所有儲存。這樣子算回來,反而不如平時的效率高了。
不是所有的快都是正確的,有時反而不如慢來得適合。與其羨慕別人的腳下生風,不如安之若素地跟著自己的節拍。適合自己的,即使只是單調的聲響,那也是天籟之曲。
二
李思圓在她的書里寫道:「你的人生,應該是一個系統的規劃,其次,在每一個階段,你都能抓住重點,找到方向。你就朝著自己心中所構建的生活模型,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該快時快,該慢時慢,該調整時,也要試著去改變。」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那一年我們一起出去玩,她開車,我負責坐車。去的地方,來回的路程要兩三個小時。早晨過去的時候,太陽初升,偶有涼風,她開車時精力十足。
我們到達目的地的時候,走了很多的路,還爬了挺高的山。回家的時候,車子開到服務站,就停下來不走了。朋友說,她要休息一下。
她把座椅調整好,就躺下閉上眼睛睡了。原本以為這只是她一個午睡的習慣,現在想想,她的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前進。後來,她開車又恢復了早晨時的精神。
不急著趕路,遵從著自己的內心,把邁出去的步子悠然地收回來。等回到最初的點再接著上路。羨慕朋友活得那麼通透,深諳此道,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人生需要調整,有時按下暫停,那也是為了更好地出發。暫停的時間裡,你的人生就有了另一種可能。
生活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你不必心心念念地想著向前,而讓自己陷入焦慮的困境。你一直向前,也許卻流失了自己的軌跡。給自己停止的時間,是為了離自己的目的更近。
只有按照自己的節奏走,終有一天,你會抵達你想要去的地方,實現你想要實現的夢想。
三
村上春樹在他的書中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節奏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他在33歲開始做職業小說家時,做了一個決定——為了寫作而開始跑步,並且為了持續寫作而堅持每天跑步。
這個決定一開始,就成了一條筆直前進的路。村上春樹每天堅持4小時,跑步10公里。跑步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融入了他的生活,從未改變。跑著跑著,他跑出了自己馬拉松的最佳成績。他還參加了無數的長長短短的跑步比賽。因著節奏而做的事,水到渠成地有了最好的結果。跑步還為他的寫作輸送了無數的靈感,相互成就,缺一不可。
他的屬於半路出家的作者,卻因為他的作品一舉成名,從此在作家的路上再也停下不來。他專心寫作,哪怕一次次徘徊在諾貝爾獎的門外,也影響不了他的初心。榮譽不過是附加,再多再大,都不如作品過硬來得重要。
正如他說的,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我只想守住它。他用自己固有的節奏,日復一日地行走在自己寫作的生活中,不囿於名利的束縛,守住內心的那一片清凌凌的天。
四
作家林清玄的微博停在了這一頁,「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他用寫作的姿勢在這個世界裡飛翔。林老先生不僅高產,而且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裡育滿了愛與智慧,讓讀者在文字間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一直頗受喜愛。
林老先生用幾十年不變的勤奮,耕耘在寫作的這塊田裡。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規定自己每天寫500字;到了中學,每天寫1000字的文章;到了大學,每天寫2000字的文字;大學畢業,每天寫3000字的文章;四十年了,都保持寫3000字的習慣。
四十年如一日的3000,折換成書的本數,就是幾十本的數量了。你可以想像,林老先生每日伏案寫作,無論風雨,無論冬夏,無論年紀。你可以想像,林老先生每日讀書思考,無論康健,無論病痛,無論閒忙。
那些讓人羨慕的成就背後,都有這無數持之以恆努力的時光。守得住初心的溫暖,才會雲開霧散,春暖花開。
那一幕幕的精彩,自是他們靜下心來,慢慢沉澱,用屬於他們的節奏,年復一年的精進,才換得了迴旋往復的提升。
你想要的高處,不是空穴來風。它始於低處,迴旋上升,才至高處。人生自帶節奏,踩著點踩著拍,堅持跟進,美好自會因你而來。
作者簡介:咖喱之水花,傾聽心靈聲音,書寫人世溫暖。正能量,治癒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