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個很吵的地方,這個時候收到了來自朋友的一大串語音,你聽還是不聽?很多人估計有過這種糾結。
微信的普及讓大家的溝通途徑從簡訊、電話到打字、語音、視頻,溝通變得如此方便,於是有些人為了更好地表達情緒或者純粹為了圖個方便,總喜歡在微信發語音消息給別人,但是當我們在不方便的時候接收到語音消息是聽還是不聽,有的時候真的想告訴對方,別再給我發語音了,打字吧。
越來越多的人對微信語音消息產生抗拒,原因卻各有不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會討厭收語音?
一是語音不方便及時收聽,試想下當你的老闆正在跟你訓話,你根本不可能打開語音聽消息;當你的朋友正在跟你聊天,你更不能不禮貌地拿起手機不顧朋友的感受。
況且聽語音的時候聲音容易外擴,突然發出聲響不禮貌,被別人聽到到語音內容也不好,在這一點上文字就顯得溫柔了很多。
二是語音可能包含更多的無用信息。對於發語音的人來說成本相對較低,說話速度總是要快於打字的,所以很容易在關鍵信息之外夾雜著很多並不重要的內容。
但是對於聽語音的人來說卻不是如此。試想明明事情是十幾秒鐘就可以聽完的一件事,偏偏聽了幾分鐘還有可能有不少聒噪的背景,誰會開心去聽呢?
三是語音不方便查找和確認。微信已經不僅僅是用來聊天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也在這個軟體上交流。當你某天想起一個事情但記得不太清,可以在微信搜索欄和消息記錄里找,這是最方便不過的。
但如果那件事是通過語音聊的事後是沒有辦法找到蹤跡的,只能慢慢翻慢慢找,然後再聽一遍。
第四點,語音更像是一種侵犯。如果是朋友、家人、愛人發來消息你可能很樂意去收聽,但當一個並不相熟的人發來語音,或者你正處在一個私人空間和時間的情境下,你會覺得這是一種打擾。
這就好像你的家人、朋友突然來敲門,你可能會毫不猶豫就打開門,歡迎他們。但是如果關係並不密切的同事、領導、鄰居,你估計會深吸一口氣,心裡還帶著遲疑。
你們的關係親疏決定著交流方式是否適當,語音消息本身並不包含區別。但這種方式更適用於親近的人交流,語音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在信息交換頻繁的時代,接受合適的信息,用恰當的方式接受信息,不被無用和侵略性的信息打擾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所以,每次在用語音溝通之前先想一想、問一問對方在做什麼,發語音會不會太冒昧才是使用語音的正確方式。
如果你身邊有一些人喜歡給你發語音,你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發出去,讓他們知道你的困擾以及為什麼困擾,可以在相互諒解的基礎上進行溝通當然是最好的。
主播心理頻道,心理FM為壹心理旗下陪伴治癒系電台,專治各種不開心。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什麼困惑與難題,情緒上有些難受,歡迎到心理頻道來「療傷」。
每天三分鐘,讓你獲得一個心理知識。在工作、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困惑,在心理上可能會有很多的不解,而《每天一個心理知識》立足日常生活,解讀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實用的心理技巧,讓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他人,從而更能調節自己的生活。
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