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電影《閃閃的紅星》上映後迅速紅遍中國大地,與電影同名的主題曲也從此深入人心。
紅星閃閃放光彩,
紅星燦燦暖胸懷,
紅星是咱工農的心,
黨的光輝照萬代。
紅星是咱工農的心,
黨的光輝照萬代!
一首傳唱大江南北的歌曲,一部膾炙人口的電影,一個家喻戶曉的童星。在那個樣板戲唱主角的年代,《閃閃的紅星》猶如一泓清泉,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喜愛,至今仍經久不衰。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影響了好幾代影迷,感動了好幾代人。不少影迷至今聊起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會津津樂道。那麼,這部《閃閃的紅星》到底是怎樣出爐的呢?今天,我們就將為您揭秘。
李心田
說到這部電影,就必須要說到一位作家——李心田。這部電影就是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的。1964年,應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約稿,李心田完成小說《戰鬥的童年》,也就是後來的《閃閃的紅星》。那麼,這部中篇小說是如何搬上銀幕的呢?
1972年10月的一天,曾因拍攝《紅燈記》、《紅色娘子軍》等樣板戲而出名的攝影張冬涼無意間發現,孩子們正在專注地聽廣播,就順便問了一句:「廣播的是什麼?那麼吸引你們。」孩子們扭了一下頭:「中央廣播電台的小說連播《閃閃的紅星》,說的是兒童團員潘冬子的故事,可好聽了。」
張冬涼眼睛一亮:「兒童團員潘冬子!」他也俯下身子聽起了小說連播,果然很吸引人。張冬涼馬上找來小說仔細看了一遍,覺得很有改編電影的基礎,便向彭波作了彙報,建議拍成電影。隨後,八一電影製片廠迅速成立了以李俊為導演的攝製組,《閃閃的紅星》作為八一廠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開了拍攝序幕。
導演李俊
然而,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演員的表演。導演李俊在精心構思電影腳本的同時,也非常關注少年演員的篩選工作。為了能選到滿意的少年演員,李俊把選拔和培訓演員的任務交給了副導演師偉。
師偉
師偉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擔任演員、導演。她是少女型明星,主演過《兒女親事》、《一場風波》、《母親》等多部影片,其中最為出名的角色就是《林海雪原》中的「小白鴿」白茹。
因為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師偉選拔演員自然是行家裡手。為了尋找到合適的小演員,師偉當年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城,每天在各個小學裡轉。
師偉
1973年初夏,天出奇的熱,很多人都不願出門,但師偉沒有打退堂鼓,依然頂著烈日到處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師偉很快找到了春伢子的扮演者——劉繼忠,當年他只有13歲,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春伢子——劉繼忠
初次見面,師偉覺得劉繼忠長得活潑可愛,憨厚樸實,非常符合春份子的氣質,立即向李俊導演推薦,李俊導演看後也非常滿意,當場就定了下來。
春伢子的扮演者確定了,但更為關鍵的飾演潘冬子的演員卻依然沒有著落。那麼,「潘冬子」祝新運是怎樣被導演發現的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