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一條名為「7000元暑期培訓班報名靠搶」的新聞上了熱搜,再次點燃了眾多家長的心頭痛——暑假教育投入太大了。
有的人認為,7000RMB並不多,想想看海淀媽媽們每年的教育投入,自己做得還是太少;有的人覺得,自己其實也不願意給孩子報這麼多輔導班,但是暑假這麼長,孩子的同學們都在學習,自己也不能落後;也有的家長認為,假期就是給孩子放鬆的。總之,各種教育理念都有,越看越頭疼,越看越焦慮。
如題,我不反對在假期給孩子報各種課程,但是我主張,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課程。教育是一個很宏大的命題,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只講教育理念與方法,而不結合自己孩子情況的清談,全是放屁。接下來,結合我的經驗,給大家說一說,如何選課程?在文章的最後並給出一個具體操作的切入點。
選適合自家孩子的課程需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課程分類、授課分類以及上課形式等要素。接下來我們一一來談。
首先,對於當下的課程分類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大體上,假期的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學習班,二是興趣班,三是拓展類課程。
許多家長為孩子首要考慮的是學習班。學習班又可分為預科類課程、拔高類課程以及補差類課程。
預科類課程分為兩種情況來討論:第一種在6升7和9升10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假期十分漫長,而且學生正好處於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的過渡階段,許多家長擔憂孩子突然失去奮鬥目標,所以給孩子報主科的預科課程。可以說,這個考慮非常有必要,因為先階段,我國教材的改版、或者說一些家庭的擇校行為,都使得孩子的學業失去了銜接性。所以基於此情況的預科課程的選報,我是贊同的。但是也有很多家長,在非教育節點的假期里,給孩子報預科類的課程,這點並不可取。最大的弊端就是孩子兩頭不學好——即在輔導班的時候,認為「我在學校還會再學一遍」,在學校正式開學之後,認為」我在假期已經學過一遍「,於是兩頭的知識體系都沒有建構出來,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拔高類課程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科難度的加深加廣。比如:數學的奧數課程、語文和英語的聽說讀寫課程等;另外一種是 重新再學習一種新的教材,這在英語類的輔導體系中比較常見。當下的英語培訓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經典的教材以及配套的輔導書目有很多,所以很多家長也會在假期給孩子報這種與平時學校學習完全不同的一套教材。總體來說,拔高類課程適合程度中等以上的孩子,尤其是奧數等,小心拔苗助長。對於一些學習程度不太好的學生來收,不建議學習另外一套教材——原因何在?——任何一套教材的編寫都是包含著認知水平以及知識結構的,區別在於主課文選取或者部分知識點先學或者後學的差異,實質上的內容是同質的,學好一門教材,就足夠了。
補差類課程一般都不會說自己是補差類,而是抓基礎。基礎知識當然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長在抓廣度抓深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早已忘記了考試中50%以上的知識,其實都是基礎題。所以,千萬千萬不能忘記基礎。但是實際上,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後進生的薄弱是各有個的薄弱,差異性極大。所以,補差類課程的補習原則是 幫助自己孩子構建本學科的學科思維,而非只是單單補習某一個知識點(請記住,孩子擅長某個學科,是因為他掌握這個學科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掌握這個原則之後,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授課形式了。
然後,我們談一談興趣類課程。我很鼓勵有條件的家長給孩子報一門興趣類的課程。讓孩子掌握一門特長,實在是太有必要了。我經常講,我們現代人需要一個精神出口,而這個出口其實要從娃娃抓起,從興趣培養上抓起。同時,興趣類課程能夠幫助孩子們認識更多的同圈的小夥伴。簡單來說,市面上的興趣類課程主要是音樂和美術——各種聲樂課程&各種繪畫課程。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偏愛引導性的培養。但是有兩點小小的但是有用的tips:
1.假期需要給孩子報一個體育類課程!!!體育的比重在中高考中愈來愈凸顯,而當下我們孩子的身體素質卻是在逐漸下降,一個班級里,小胖子們可真不少。所以,一定要加強體育鍛鍊——各種球類、游泳等,要讓孩子定時定點參與進去,進而養成有意識的鍛鍊身體。受益終身。
2.興趣類課程不單單體現在假期。興趣發展為特長,一定是需要勤加練習的,不能只指望上課那兩個小時。所以,在平時在家的空閒時間內,一定要幫助孩子安排在家練習的時間,提高自己的水平。
最後,拓展類課程主要是包含各種各樣的夏令營、訓練營以及親子類課程。當下,越來越多的機構提供相關服務,尤其是新的教育文件精神下達之後,研學體驗類的課程被重新規劃到了一個高度,與時俱進也好,全面發展也好,綜合素質也好,不論是哪種概念,本質上都是鼓勵孩子「走出去」,走出教室,走出書本,從社會中、從交往中、從生活中學習並有所收穫。這類課程,目前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但是有一點,對於家長的錢包要求都很高,尤其是一些出國的夏令營活動,報價不菲。而親子類的課程,還需要家長放下工作,共同參與。可以說,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都不低。
考慮要素
當下的授課類型主要是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越來越流行網課,那麼相比之下,二者各有優缺點,這是非常需要考慮學情的選課行為。
線上課程的優點有:1.享受高質量的教育資源;2.感受教育先進地區的教育理念;3.隨時隨地只要有網絡都可上課。但是缺點也很明顯1.不與人交往,討論環節相對弱一些;2.上課效果不可控,即學生專注度無法保證。
線下課程的優點有:1.與真實的老師、學生交流學習;2.學生上課狀態有老師監管;2.課後反饋效果良好。但是缺點是受地域局限性影響,與平時上課大同小異。
所以說,線上或是線下課程的選擇,非常需要考慮孩子的自覺性。
目前來說,各色輔導機構能給出的服務主要分為三類:班課形式、一對一形式以及家教形式。這三種形式大家都不陌生。班課形式收費相對便宜一點,但是上課所受到的關注度沒有那麼高,在學生假期放鬆的一個整體心態下,教學效果持保留態度。一對一的形式收費相對高昂一些,好處是能夠制定精準的學習方案,缺點是上著上著,老師和學生在一個密閉的環境內,成為朋友,課程會跑題。家教形式是讓老師走進家裡,好處是節約了學生上課來路上的時間,並且能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壞處也很明顯,學生失去了走出家門的機會,而且,學習產品的容易獲得,其實並不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以上絮絮叨叨講了大家做選課時候的注意事項,那麼,具體做出選擇時候的抓手又是什麼呢?
先說兩點原則:
1.一定要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每天讓孩子的學習時間保持在4--8個小時即可,但是要強調深度學習。
2.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堅持。
3.一定要與自己孩子商量著來,尊重孩子的意願。
那麼,具體來選擇暑期課程的時候,請明晰主次問題。暑假報輔導班不是第一問題,而為孩子制訂暑期成長計劃才是第一問題。也就是說,在假期中,你需要的是,不是用輔導班來圈定住孩子的生活節奏,而是應該制訂生活節奏之後,需要報班時,才報。所以,這一主次問題弄清楚之後,選課的抓手就有了——那就是:制定暑期成長計劃。
這個計劃需要綜合考慮以下三個類別的內容:
1.習慣類:有些學習習慣是要持之以恆來培養並堅持的。例如:每天的背誦時間、閱讀時間、練字時間、體育時間。如果按照背誦30min、閱讀60min、練字30min、體育30min來算,習慣類的計劃就要占據2-3個小時。並且,有些學生的興趣類課程,每天也要安排固定時長的練習時間,所以,可見,時間是稀缺資源,並不能都用來給孩子上輔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