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畫鄉,充滿了 江南 的詩情畫意。實景也確不辱其盛名。景區分為古堰和畫鄉兩部分:
「古堰」代表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裡有建於公元505年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濟堰,有古街古亭古埠頭、青瓷古窯址、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 樟樹 群,形象地表達了該區塊真山真水,自然古樸的 江南 古鎮的美麗風貌。
「畫鄉」突出了文化特色和發展定位,有省內外著名的「 麗水 巴比松畫派」,建有 麗水 巴比松陳列館、 麗水 油畫院、古堰畫鄉展覽館、古堰畫鄉分校等,另有專業美術寫生創作基地等。
一進景區,就開始瘋狂排隊乘坐遊船到對岸去。短短的五分鐘船程,卻讓我在烈日下排了近1個半小時,真是噗通一聲跪下來。好在呢,在我的前面,有一個超可愛的小朋友呀!是一個迷你表情帝,超萌,吃著胖嘟嘟的手,還時不時打個哈欠。
對著鏡頭泰然自若,小朋友以後很有前途!
可愛的小朋友
可愛的小朋友
到了對岸,有水壩可以拍攝(準備減光鏡)慢門。當然,節假日的人是不少了。
而古堰畫鄉的另一景,便是那八百里甌江,山、水、人、霧和來來往往數不盡的白帆舟影,讓多少遊人駐足。
在岸邊有一小片可以走近甌江,因為帆船都挺近的,所以使用中焦即可,站得離江越近,越有縱深感。拍攝時間以日落前為佳,光比合適,帆也通透。
我這拍照運一向不佳。拍甌江帆影的時候,沒有太陽。也就無法拍出帆的通透和斑駁。但仍舊被這景象給迷住了。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船工們整齊劃一地撒網,這一瞬間就能聽到相機們咔咔咔的聲響(仿佛快門不要錢?)。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看看慢鏡頭下的撒網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而在撒網後,就會看到帆影,兼具浪漫與市井氣息。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霧氣中,像是歷史畫面一般。
甌江帆影攝影創作基地
山和水雲和梯田
浙江 省 麗水 市 雲和 縣崇頭鎮
日出時分,還能走下梯田
最佳拍攝時間是3-6月和9-10月。
要早點過去占機位!不過其實有兩三層,也不會太擠。非節假日應該不用擔心。
鏡頭建議中焦和長焦(拍攝遠處村落和梯田線條);可以攜帶三腳架和漸變鏡拍攝日出。
中國 的梯田有很多,而 雲和梯田 是其中的佼佼者。
雲和梯田 海拔跨度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個地質景觀帶,最多有700多層,是華東最大的梯田群。
水霧煙雨常籠罩其間,鏡頭一拍攝,就是仙境圖。梯田層層疊疊次第鋪開,遠處的山峰也是若影若現。
早早到了觀景台等待,日出還有些時間。等太陽冒上山頭,已經挺晚了。因為不制止遊人下梯田,所以照片里總是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人頭(哭暈)。
因為灌了水,所以日出時分,紅色的朝霞和小小的藍天白雲倒映在 田中 ,層層疊疊的,宛如油畫。
等到太陽完全升起後,便能沿著階梯下到梯 田中 。走到窄窄的,兩人過得費些功夫。
雲和梯田
日出全紀錄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雲和梯田
走在梯 田中 ,還會有小鴨子咧~
雲和梯田
打個岔,在 雲和 的時候吃了一家雲禾小吃,蠶豆飯還不錯呢,灌湯包真的超小!我一個人就吃了這兩樣,非常非常撐。
山和水鼎湖峰
浙江 省 麗水 市 縉雲 縣仙都鼎湖峰村口
早晨的水面上會有飄飄而來的霧氣,日出時分的鼎湖峰與水面與橋構成了絕美的畫面。
鼎湖峰日出
拍日出的話可以稍早過去,岸邊都能拍(中焦即可)。岸邊有一座亭子,是正對鼎湖峰(中焦 長焦)。濾鏡的話漸變鏡拍攝日出。
仙都,你看這名字,是多大的口氣,敢自稱仙都呢。
可到了這邊一看,嚯,是仙都是仙都,一點兒都沒錯。
這裡是《花千骨》中的長留仙境,是《道士下山》里的萬畝荷塘,是雲霧繚繞的仙都。
而鼎湖峰是仙都的核心。鼎湖峰,又稱「 天柱 峰」,高約160米,位於正中且直插雲天,有「天下第一筍」的美稱。鼎湖峰正前是「仙堤」,常有村民牽牛走過。再走遠一些,有個亭子,是取景的佳地,正對鼎湖峰,建議用長焦。其餘位置,用中焦即可。
在拍攝日出的前一晚,先踩點拍攝了星空。又是沒有看到銀河的一天!不過以仙堤為前景,也是挺有味道的。
鼎湖峰
鼎湖峰
鼎湖峰
次日清晨,再次扛上設備,前往拍攝日出景象。
取名為仙都,是因為傳說中曾有神仙住過的。在90年代,著名攝影師吳品禾在此地拍攝了一張照片,由此變把這個人間仙境帶到了眾人眼前。從此,在每一個仙都的清晨,都會有全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前來拍攝。
所以咯,當老農牽著牛走在仙堤上時,如果有遊客「不知好歹」上了仙堤,便會聽到攝影師們的咆哮:下去!
整個場面還真的是很有意思呀,老法師們非常執著!
鼎湖峰
鼎湖峰
里可以看出水面的水汽。
鼎湖峰
拍完鼎湖峰和仙堤,老農和牛便到了岸邊,在雲霧中,在 日光 下,陽光透過樹葉縫隙落下,也是有種仙境感了。
鼎湖峰
鼎湖峰
鼎湖峰
三都-下田村
三都 古村落是參觀土屋的絕佳地。這裡的民居都是使用泥土搭建的,而此處又是紅壤,因而民居整體顏色質樸,並且房屋都是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由此便成為了攝影師們最愛的拍攝地之一了。
至於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下田村地處黃毛尖山腳下,因為在梯田山塢之下,便定下了「下田」這一名字。
看照片,非常淳樸。
下田村
小女孩在石階上坐著,等待著正在洗衣服的媽媽。
看到有人拍她,小朋友也很淡定。
下田村
牆壁上的字,非常有年代感了。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要自省!
酉田村
村子裡處處是這樣的場景。
下田村
三都-酉田村
從下田村到酉田村的 盤山 公路上,會經過一個觀景台,這裡望過去便能看到酉田村的全景。
酉田村
在村中,有一棵數百年的迎客松。
酉田村
酉田村的房子也是很中規中矩,紅色的夯土泥牆、小青瓦覆頂。多數是泥木結構的二層樓房。
房屋基本是三合院,因此很適合人像攝影。
酉田村
有可愛的狗狗,到處溜達。
酉田村
偶遇村民。
酉田村
酉田村
走到村莊盡頭,一位老奶奶正在剝筍。
酉田村
離開的時候,在近處,仰視發現村民在聊天。藍天白雲,黑瓦紅牆。
酉田村
三都-楊家堂
楊家堂村是這次我所經過的 三都 古村落中,最為精彩的一站。
該村建於1655年前後,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順治12年,宋顯昆最早定居到楊家堂。對於村名的來歷, 松陽 縣地名志中稱: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 樟樹 ,故最早叫樟交堂,後改為楊家堂。
世界上蹭布達拉宮名號的地方有很多,而楊家堂村則是被《 中國 國家地理》譽為「金色的布達拉宮」。
紅色泥牆,在日落餘暉下散發著金色光芒,便有了這個說法。
牆體是斑駁的黃色,青瓦覆頂,馬頭牆古樸高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