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南方人不吃硬菜,上海人的硬菜一端上桌,紅燒肉都得靠邊站

作者:CUP       2019-08-02 03:33:37


"

硬菜,是北方人的專屬名詞。秀氣靦腆的南方人,似乎並不執著餐桌上的某道硬菜。若非要挑出來一兩樣,或許是濃油赤醬的紅燒肉配上一碗白米飯,等到了深秋時節,上海人餐桌上的硬菜又被換成膏黃飽滿的大閘蟹,配著薑絲和醋,化解了腥氣留下了鮮香。但其實,不管是紅燒肉還是大閘蟹,在這道菜面前,統統都要靠邊站,對不之下,這道菜才是上海人心目中千金不換的硬菜。它,就是上海人一生推的大排啊!

大排其實就是豬肉,但是並不是每一塊豬肉都能用來做大排。一般都會選擇靠近豬脊梁骨兩邊的裡脊肉,這個位置的豬肉嫩而不柴,切的時候,一定要讓肉的周邊帶上點肥膘,給精瘦的大排帶來一絲豐腴口感。大排有很多種做法,如炸的、紅燒的、滷製的等等,但是對於喜歡濃油赤醬的上海人來說,紅燒大排最深入人心。

取一塊帶著肥膘的大排,用刀在筋上橫切一刀,避免油炸的過程中大排捲曲。喜歡口感鬆軟的,先用刀背把大排的肉拍的鬆散一些,喜歡帶點嚼勁的,就保留大排原有的樣子。提前用黃酒、生抽、白糖、薑蓉、雞蛋腌制入味。腌制好的大排,先過油斷生,炸到六成熟的時候撈出來瀝干油脂,放在一旁待用。

把切好的蔥段倒入底油之中炒出蔥香味,然後再次放入大排,並且倒入少量的黃酒、老抽以及剩下的腌料,倒入一點清水剛好沒過大排,蓋上蓋子燜煮六七分鐘,大排就熟了。揭開蓋子,香氣不由分說的鑽進鼻子裡,每一縷香氣,都讓人覺得正中下懷。紅燒大排可以用來配米飯吃,或者是配麵條。大排酥軟卻不失嚼勁,湯汁淋到熱氣蒸騰的米飯上,瞬間令寡淡的米飯多了一絲豐裕之色,相比紅燒肉的湯汁,紅燒大排的湯汁更能打,每一口都厚重卻不油膩。有紅燒大排作伴,讓飯量不大的上海人瞬間能單挑三碗米飯。

受蘇式麵條的影響,長江下游的麵條以清湯寡水最為常見。而大排面的出現,完美彌補了油水短缺的遺憾。大排鬆軟醇厚、湯底盈潤褐亮,每一口都充盈了唇齒滿足了身心,哪怕是在陰雨連綿的天氣,只要面對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大排面,內心所有的陰霾都瞬間被驅趕開。

​大排,是上海人一生推的「硬菜」。與紅燒肉相比,它更像是90年代的老歌,聽多了也不厭,而且辨識度極高,一下子就被人記住了。

"

每桌一頭烤駱駝——這菜夠「硬」吧!杜拜人婚宴就這麼吃

每桌一頭烤駱駝——這菜夠「硬」吧!杜拜人婚宴就這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