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分享丨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作者:CUP       2019-07-24 10:36:42


"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

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

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

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

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因為車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隨性玩耍,很容易被車撞到。

所以為了保護我們自己,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才可以在馬路上和平相處。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最開始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們只知道火可以做飯,可以取暖,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傷害也很大。

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教他們意識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每個孩子都愛玩,天生排斥好習慣,可是一旦好習慣養成,對於孩子來說,將是畢生可用的財富。

學會長久的堅持和認定目標做事情,對孩子來說無比重要。

《刻意練習》這本書里講過:

心理學家班傑明·布魯姆曾管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

結果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其父母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所以說,不要讓放養教育,成為父母偷懶的藉口。

教會孩子們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間都會有各自的安全領域存在,一旦沒有分寸隨意跨越邊界,便會引來無數麻煩,還如何讓孩子快樂生活呢?

所以希望孩子快樂,請先讓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處,建立自己的好習慣,意識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只有這樣,在未來時候,他們才會有能力去快樂生活。

父母的言傳身教

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複印件上出了問題,我們要去改的應該是原件。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該先從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權威不斷逼著孩子改正。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而簡簡單單的言傳身教,卻是最有效也是最難實現的。

簡而言之,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你就要做到什麼樣。

如果做不到「放思維養習慣」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實實教育孩子,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不要用名義上的陪伴去代替;不要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必須做到「行動上的巨人」。

關於那些熊孩子,家長該管的時候,是必須要管的,如果不想讓他們繼續熊下去的話。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隱藏著惡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天使戰勝惡魔,讓孩子快樂平安幸福健康的長大。

寫在最後

盲目的放養教育,對於不願意保持自己的學習力,不願意精進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來說,最輕鬆。

但想要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質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轉自丨福建教育微言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市教委觀點。

往期精彩回顧

重慶市義務教育報名信息採集系統今日開通!注意事項操作流程看這裡!

教育部長陳寶生:教育戰線要參悟透、領會准、運用好習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

高考季丨小育教你填志願!看懂高校招生章程,填報高考志願才能得心應手(建議收藏)

拉歌接力丨青春為祖國歌唱,四川美術學院來啦!

夜分享丨不念過往,不負當下,不畏將來

"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讓孩子智商翻倍的10個生活細節


6~12個月的寶寶先吃早飯還是先喝奶?醫生:順序弄錯了,影響健康


家庭教育中,打罵孩子不行,講道理更不行!


感人繪本插圖:有一天


孩子出現這4種「特殊情況」,父母一定要打孩子!絕不能手軟!


如夢一場!未婚生子「生父身分守口如瓶12年」曾想不開 又談「相差22歲母子戀」終恢復單身


3歲被棄養「養父家8個姐姐都寵他」 爆紅後「生母主動相認」被罵悔不當初


新生兒睡眠的9個真相,寶媽無需護理那麼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