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只對電子產品感興趣,對其他事物都不感興趣,包括學習。那麼我想問家長,你是不是也對電子產品感興趣,你也是這樣的人,為什麼不抱怨自己卻選擇抱怨孩子呢?你每天捧著手機你還期望孩子拿著書看嘛!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不看手機我幹什麼?幹什麼?讓我來告訴你,扔掉電子產品,和孩子一起擁抱大自然!今天我來談談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的興趣愛好有多重要!
興趣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因為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非常專注,會發散思維,會激發出最大的潛能,會創新,會排解心中的鬱悶,會讓自己的內心得到釋放,會主動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而對於一張白紙的孩子來說,興趣一部分是遺傳父母的基因,一部分卻是家長後天有意識的引導培養出來。
有研究表明,孩子親近大自然時,大腦會變得更有活力,同時身體的所有感官都被激活。家長不要怕親近大自然會浪費孩子學習的時光,請記住「磨刀不費砍柴工」。你帶孩子融入大自然,一邊玩一邊潤物細無聲地給他們講解大自然的知識,從溫度、陽光、水、風、動植物、花草、藥材、山坡的走向等等,盡你所知道和了解的,灌輸給他們,激發出他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家長還要適時地引導他們觀察自然現象,為什麼天氣轉暖小草才發芽?為什麼冬天的樹上會有冰掛?為什麼閃電過後會有雷聲?引導他們觀察和思考。你能做到這些,你離成功又進了一步。
我女兒從一歲多就開始親近大自然,一開始我們幫她抓小螞蚱,慢慢大了自己也能抓到了,開心得不要不要的;記得三歲那年的秋天,我騎電動車帶著她去甘河邊玩,她在車的后座上忽然叫起來:「媽媽,紫花愛秋天!」多麼富有詩意的話啊!我都沒想到。我停下車,朝著女兒手指的方向望去,原來這時已是深秋了,其它的花兒都謝了,整個甘河兩岸呈現著一片蕭瑟之感,唯有路旁一大簇紫色的雛菊花還在向路人展示著它們的驕傲。說真的,那一瞬間,真得感恩老天,給我這麼好的一個女兒,她不僅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還有一顆裝滿了詩情畫意的心靈!她會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我相信她的一生不會單調乏味!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弗萊德·阿德勒通過自身成長經歷堅信早期經驗對個體性格甚至一生都具有重大影響。他認為,性格並非遺傳決定,即便家族成員有共同的性格特徵,也是因為模仿或同化所致。性格是受環境影響而形成的,與孩提時代的心理發展方向相適應。阿德勒通過個人的努力獲得的成功也使他堅信個體雖受環境之影響,但個體並非完全被動的,個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重新做出自己的選擇和自我超越的能力。我非常認同阿德勒的觀點,我兒時艱辛,父母終日吵架使我心靈倍受傷害,但父母粗放的管理反倒釋放了我的天性,我小時在原始大森林裡和哥哥們春天摘毛毛狗、采野菜;夏天抓蟈蟈、傾聽林鳥兒的歡唱;秋天采野果、看落英紛飛;冬天打雪仗、滾井沿,這些林林總總撫平了父母帶我的傷痛,終至於使我的心理向著健康方向發展。
家長們!扔掉手機,帶上孩子親熱大自然去吧,讓孩子盡情地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去,使他們成為一個感性的人,懂得欣賞美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四季更替的人,懂得人與自然是需要和諧相處的人,懂得敬畏自然的人!家長們,還等什麼?出發吧,趁著天氣晴好,走起!奔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