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著幼兒教育將近二十年的幼兒園園長說了一個問題,我覺得非常有價值,特別是一些準備要送孩子上幼兒園的粑粑麻麻們一定要清楚。新入幼兒園的孩子當中,如果剛入園的孩子在開始的幾天一直表現的很乖巧,不哭不鬧,其實是孩子的心理上產生了問題,解決起來往往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個別的甚至要一年的時間來調整自己,估計有很多的父母都與我開始的反應一樣,不能理解這種說法,不哭不鬧的乖巧寶寶那是多讓人省心。
園長的一番話使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之所以說嚴重是因為它是被很多的父母忽視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心理上有些情緒和害怕是非常正常的,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從陌生到熟悉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除了為數不多的的孩子的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比較強以外,其餘大部分還是屬於表面上不會哭鬧,但實際內心很惶恐的,沒有哭鬧的原因是自己到陌生的環境不敢表達,又或者不會表達的結果。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如果只是把情緒壓抑在心裡,不懂得釋放,對自身的心理能量是非常大的一種消耗,在自己的精神上就會有很大的矛盾和抗爭。
如果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表達,其實會有非常多的弊端。比如內心恐懼、缺少安全感,遇事退縮,嚴重的很有可能還自閉,這種情緒也會越積越多,到了一個極限終將會爆發的,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父母不能預知的爆發方式,極具破壞力。如果孩子被這樣的情緒所糾結,不懂得釋放,可能會對很多的事情失去原有的興趣,從而制約孩子很多方面的發展。
孩子的語言和表達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之前,哭鬧對於孩子是一種天生就會的本能,能夠用這種方式向外表達自己的要求。父母如果經常的阻止孩子哭鬧,實際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孩子的一種需求,而片面的以我們的思維做的主觀判斷,無疑是想孩子傳達一種信息:哭鬧是錯誤的行為!孩子此時的情緒、感受都不重要,而是武斷的被否定了。
這是一種多麼可怕的事情,假如說父母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沒有採取強制阻止措施,而是用愛的方式陪在他的身旁,適時地用簡潔的幾句話表示對此的理解,靜靜的等待孩子哭一會兒。你會發現小朋友的哭聲並不會愈演愈烈,而是越來越小到平靜如初,注意力也會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孩子除了哭,也會用其他的方式處理情緒上的問題,這需要粑粑麻麻們細心的觀察。
幼兒園上演「哭鬧大戰」
爸爸媽媽們,你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是什麼樣的表現呢?
歡迎留言一起交流討論,做優秀的爸爸媽媽。喜歡就點點關注,育兒手記365持續更新育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