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開放包容的胸懷面對世界,忠於事實,修訂我們的人生地圖

作者:CUP       2019-06-22 05:57:08


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中規矩這一章節的內容。今天要講的是規矩的第三個尺度——忠於事實。

用開放包容的胸懷面對世界,忠於事實,修訂我們的人生地圖

忠於事實(我個人更喜歡翻譯成實事求是)是作者對我們承受人生痛苦、解決人生難題所立的第三條規矩。這一條和之前的先苦後甜、承擔責任相比,似乎稍有些難理解。我們會想,忠於事實或者誇大其實與痛苦之間有什麼聯繫嗎?它對人生之路又能有多大的影響呢?

用開放包容的胸懷面對世界,忠於事實,修訂我們的人生地圖

首先,作者指出,我們要忠於事實,杜絕虛假,是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我們越是了解事實,離真相越近,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相反,對事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此時偏見和情緒就控制了我們的大腦,導致我們做出各種誤判,使事情變得越加糟糕。這裡作者將我們對現實的認識比作一張地圖,如果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指出通往目的地的正確方向;倘若地圖錯漏百出,我們當然無法準確判斷自己的位置,結果就是迷失方向。

用開放包容的胸懷面對世界,忠於事實,修訂我們的人生地圖

這個道理通俗易懂,大家都知道要忠於事實、實事求是,但現實中大部分人仍是漠視事實。我們並不能生來就擁有一張通往人生幸福彼岸的精準地圖,而為了能在人生旅途上順利行進,我們需要在生命的進程中不斷繪製、修改、精細化我們的地圖。我們對事實的認識越是清楚,地圖的準確性就越高。很多人對認識事實缺乏興趣,早早就放棄繼續繪製地圖,滿足於狹隘而偏激的認識,用前二十年的人生經驗指導之後五六十年的漫長人生旅程,其結果可想而知。還有的人過了中年,自覺人生地圖已經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對新鮮事物缺乏興趣和容忍度,難以接受和自己意見相左者的任何觀點,這樣的人,我們周圍也有許多,同樣,他們的人生之路也稱不上完美。只有極少一部分人,能在整個人生旅程中不停探索、追尋、更新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他們的年齡沒有禁錮住他們的思想,永遠像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一般面對這個古老又日新月異的世界。

用開放包容的胸懷面對世界,忠於事實,修訂我們的人生地圖

繪製人生地圖的過程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他的艱難之處不在於我們需要從頭開始,而是在於需要我們不斷修正。只有通過不斷地修正,才能使地圖的內容更趨準確詳實。世界不斷在變,我們作為地球上萬物的一員自然也不能固步自封。我們從一個弱小的孩童逐漸成長為一個強有力的、可以被他人依賴的成年人,最後再變得虛弱、需要人照料,這整個過程中心態會發生變化,看世界的角度也處於不斷地調整之中。我們貧窮時眼中的世界和我們富有後世界的樣子自然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修訂我們的地圖,使之與我們的閱歷相匹配。當熱,這樣的修訂過程有時候會很痛苦,有時甚至會完全顛覆以往的三觀,這個過程若沒有良好的心態與之配合就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用開放包容的胸懷面對世界,忠於事實,修訂我們的人生地圖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想要在人生的旅程終結之時說一句「此生無悔」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要求我們付出持續的努力,不斷修訂我們關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地圖。一旦新的信息與過去的觀念發生衝突,我們會感到憤怒、恐懼,但希望我們不要被這種情緒所左右,不要做一個迂腐固執冥頑不靈的老古董,更不要指責新的信息混淆是非,說它們是異端邪說。要知道,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捍衛陳腐的觀念,其消耗的時間和精力遠比修訂地圖本身多得多。

看完這個章節,不知道對您是否有所啟發呢?願我們都能擁有開放的胸懷和包容的氣度,人生之路越走越坦蕩。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曾國藩「人窮少說三話,沒錢少管三事,成功自然會來」


優美的句子:待我一襲袈裟,許你相思放下


宮崎駿: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心理學:越厲害的人,越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你會嗎?


千萬別去碰已婚的人,句句現實


市面上不乏許多廠商會魚目混珠!大家一起來看看19個「日常用品」的真面目吧!


地球上至今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33個神秘事件!!


13個知名品牌的Logo背後都有這樣的小故事,看完之後令人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