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無小事,孩子發脾氣是在向我們呼喚愛!如何回應很重要

作者:CUP       2019-06-10 06:40:49


每個人每一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即感受)。

高興、開心、欣喜、幸福等,被我們稱之為正面情緒,或好的情緒;而憤怒、難過、沮喪、暴躁等,被我們稱之為負面情緒,或壞情緒,壞脾氣!

大家都喜歡擁有好情緒,都不喜歡負面情緒。

但是,當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在好的情緒當中時,很少會進行反思,我們是在盡情的享受快樂。可是當我們遇到負面情緒,常常會引起我們反思,從而在反思中不斷總結和進步。

所以,負面情緒是我們的智慧之源,負面情緒能讓我們不斷成長。

很多家長很頭疼孩子時常發脾氣,「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就大哭大鬧。殊不知,每每這個時刻,就是能讓孩子反思和成長的時刻。

如果父母強力壓制孩子表達情緒,那麼孩子不但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而且還會變成情感不豐富的人;一個不會表達情緒的人,如何更好的表達愛?很難。

如果父母能夠正確引導孩子調整、梳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正面的接納這些情緒,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反思,那麼每一次的發脾氣,都將會增進我們的親子關係,並讓孩子有所成長。

這一篇,就來說一說孩子發脾氣這些事。

【說在前面的話】

所有的情緒,都可以被接納,被理解;情緒無好壞之分。

但是由情緒引起的行為,包括語言和動作,是有對錯之分的。

我們可以生氣,可以憤怒,但是我們不能損壞物品,影響社會秩序;我們可以傷心,可以失望,但是我們不能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這個區別和界限,我們要分清楚。

同時,我們也不要走極端。雖然負面情緒是我們成長的機會,但並不意味著負面情緒來的越多越好!就像「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也不意味著我們希望我們犯的錯誤越來越多!這是同一個道理。而且長期處於負面情緒當中,是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身體的。

情緒無小事,孩子發脾氣是在向我們呼喚愛!如何回應很重要

網絡圖

(一)我就是控制不住!——這是個錯誤的信念

我們打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也不想對孩子發脾氣,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沒辦法啊!」

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真的控制不住嗎?

同樣一句話,孩子對我們說了,我們很生氣,爆發了!可是如果換成領導批評我們呢?我們是不是依然會爆發呢?

所以,別覺得自己就是控制不住,而是我們知道對孩子發脾氣不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不需要我們承擔後果,頂多給孩子說句對不起,孩子總是會原諒我們。

可是對領導,我們敢嗎?也許以後就會被穿小鞋,也許就被辭退了……

你敢肆無忌憚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你早就衡量過利弊得失。在孩子面前,你可以釋放你自己。

同理,孩子也是如此。

同樣的事情發現在外人身上,孩子有可能不發脾氣;可是發生在家裡,發生在我們身上,孩子就會發脾氣!

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我們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在我們面前可以釋放自己。

不是說孩子對我們發脾氣的行為是正確的,而是孩子在我們面前表達憤怒等負面情緒,是因為孩子信任我們。

我們可以接受孩子的憤怒,但不接受孩子因為憤怒罵我們、打我們或摔東西的行為。同理,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憤怒,但是我們不能繼續因為憤怒就罵孩子、打孩子或摔東西的行為。

(二)發脾氣不是什麼大事情——這是個錯誤的認知

監獄裡關的人中,極少數是那種品質惡劣、十惡不赦的壞人。但大部分人都沒那麼道德敗壞,90%的人都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時衝動做下了觸犯法律的事情。

再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路怒族,也都是因為情緒管理能力太差,才會導致各種悲劇。

我很喜歡海藍博士,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情緒無小事!

我很認同這句話。情緒管理,是一門藝術。孩子想要發展的更好,所居的位置更高,或擁有更幸福的生活,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必備的技能。

情緒無小事,孩子發脾氣是在向我們呼喚愛!如何回應很重要

網絡圖

(三)孩子發脾氣是在向我們呼喚愛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發脾氣就氣得火冒三丈,然後用比孩子聲音還高八度的音量,給孩子的脾氣壓制回去!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覺得心煩意亂,命令孩子「別哭了!」、「忍住!憋回去!」,以求獲得清凈。

可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是:孩子發脾氣,就是在向我們呼喚愛!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沒有無緣無故發脾氣的孩子,只有找不到原因的父母!》,我認為沒有一個人會認為大喊大叫、大哭大鬧是一件享受或者好玩的事情,孩子也是如此。孩子不會因為覺得哭鬧好玩,就會隨意哭鬧。

哭鬧、喊叫,並不會給我們帶來舒適的感覺。一件不舒服的事情,孩子是不願意去做的。所以,孩子哭鬧,一定有原因!如果你不知道,代表你沒找到。至於為什麼沒找到,是我們需要反思的事情。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是最需要我們支持和陪伴的時候,是最需要我們關注和引導的時候。此時,我們要認真思考為什麼。如果想不到,或者覺得很心累,那麼我們可以耐心地安撫孩子,等孩子稍微平靜下來的時候,問一問孩子「怎麼了」。

問到孩子真正覺得不舒服的那一個點,那個需求,然後幫助孩子去面對,去想解決辦法。從而真正的把愛傳遞給孩子。

值得提醒的是:面對需求,不意味著一定要滿足孩子的需求。

(四)幫孩子建立積極的體驗

正面管教中有這樣一句話: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我很喜歡,我也將這句好傳達給了我的兩個孩子。當他們聽寫出錯、考試成績低的時候,他們不再只會一味的沮喪,而是會從錯誤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的想改善辦法,從而讓自己有所進步。

同理,負面情緒也是如此。

那些讓我們感到痛苦的情緒感受,才是我們走向內在探索的一個機會,才會從中發現我們的不足,不斷反思,從情緒中走出來,並獲得新的體悟!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當中時,我們要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正確的表達情緒,讓孩子不斷地得到積極的體驗,從而才能形成他的正向的行為模式。

當然,我們要能做到自省。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要有察覺,並處理好我的情緒,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身教勝於言傳!一次行為上的示範,遠勝於一百次的說教!

情緒無小事,孩子發脾氣是在向我們呼喚愛!如何回應很重要

網絡圖

(五)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

(1)接納情緒,表達感受

當孩子發脾氣或有其他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一問孩子,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以及感受的來源。如果孩子如法說出來,或者自己暫時也不太明白,我們也可以嘗試著猜一猜。

寶貝,剛剛發生了什麼事?你生氣了嗎?孩子,是因為哥哥穿衣服比你快,你感覺有些沮喪嗎?(通過這種同理和共情,幫助孩子豐富情緒詞彙,這將很好的幫助孩子探索情緒)寶貝,剛剛那個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你了,你有些生氣或委屈,是嗎?被踩到了確實很痛,是不是?……

讓孩子知道,無論他是生氣還是哭泣,媽媽都能理解,都可以接受。

爸爸媽媽沒有批評著,壓制著,不讓孩子表達情緒。——這會讓孩子很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才會讓孩子有勇氣表達情緒和面對情緒。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2)引導孩子找到情緒背後的需求

先心情,後事情。處於憤怒當中的成人,都無法理智的思考,何況孩子!

無論是用言語同理和安撫,還是用擁抱、摸頭殺等肢體接觸,當孩子情緒來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通過這些方式來幫助孩子平復情緒。

當孩子情緒平復一些之後,孩子才能在我們引導下進行思考。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

作者發表的其他文章

我不敢休息,因為我沒有存款(感人至深)


友人騎車被路邊正妹吸引「看到送醫」3個月後出院竟「牽著她的手」


一場高考究竟惹哭了多少人


超厲害的38句話:有點扎心,把你扎清醒就對了


逼出來的堅強,扛出來的獨立!致自己


「長腿美女」體驗高空滑索!急速下滑「渾圓美臀」乍現!仰望視角讓網驚呼:太美好


馬桶用一段時間就泛黃發臭,婆婆用一個笨方法,再不用天天刷馬桶!


印度小將賽場無備用球拍略顯尷尬,印尼一哥金廷贈送球拍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