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摩托車去旅行,簡稱摩旅。
騎著摩托車去西藏,簡稱進藏。
進藏是熱愛摩旅的人心中揮之不去的一個心結。在摩旅族群中以去過西藏的為榮,西藏歸來後會被被稱為大俠,成為大俠後,你在群里的話語權就會上升一大截。
去年我從拉薩回來後,又帶一個騎哈雷的哥們兒去甘南和青海藏區摩旅了幾天,他此前從沒有跑出過省,地理概念也不清楚,對西藏很嚮往。他在若爾蓋草原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甘南的拉卜楞寺,郎木寺,西寧的塔爾寺,看到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強盛,回來後逢人就說摩旅去了一次西藏,滿身的自豪感。
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摩友或獨行或結伴,騎行在進藏的路上,上演著一幕幕精彩的旅行故事。有風花雪月的浪漫還有人在囧途的悲情。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進藏的理由。
其實,成功進藏並不難。進藏艱難那是久遠的事, 只要你有進藏的夢想,找點時間,攢點余錢,然後聽我把話講完,摩旅進藏就會輕鬆順利很多。
很多摩友的第一次進藏,感覺把一輩子的山一次都翻過了。在炎炎夏日還能看到雪山,還有雪花砸在頭盔面鏡上,幾乎天天可以看到雨後的彩虹,晚上看特別亮的星星月亮,雲朵近的似乎可以觸摸。高原壯美的景色讓一路上的辛苦都感覺值得了。
然而,要達成這個願望,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一、選一輛適合自己的車
摩旅進藏首先是要選一輛適合自己的摩托車。
至於時間呢?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也像女人的乳溝,擠一擠就會有。實在擠不出來的,也可以寫一封世界很大,我想騎車去看看的簡明扼要的辭職報告。
選車難,難在沒有十全十美的進藏摩托車。每一條進藏的路都是山高水深路漫長,車輛和人都要克服高寒缺氧的現象。
250以下小排量摩托車,在進藏中每天爬坡時候是很不爽的。一檔二檔高轉速爬坡,如果是風冷的發動機,熱衰很明顯。進藏車輛還是選400CC到600CC黃金排量最合適。更大排量進藏除了動力過剩,油耗高,車輛重,遇到修路時的爛路還有常年有積雪的埡口的雪地,車輛操控不好倒地,一個人扶起來比較困難。800到1200的主流拉力車好事好,價格也好。
進藏的車型首選,我個人會比較推薦中量級的拉力車,適合全地形,三箱能夠攜帶大量的裝備,而且比較酷。
也有人選擇踏板車進藏,踏板的先天優勢是駕駛操控簡單,皮帶傳動無需保養,大踏板的儲物空間相當的大,座位寬大,久坐不累,腳下鞋子不容易濕,缺點是油箱小續航里程少,輪子小通過性不如跨騎車。風冷的發動機散熱差,熱衰明顯。
太子車坐姿舒適,但軸距長,底盤低,影響了通過性,轉彎半徑大,后座窄,後減行程短,捆個橫包和加個邊箱邊包的空間小。
越野車的油箱小,重心高,座墊窄,還要考慮攜帶的物資怎麼掛在單薄的后座兩邊。越野胎在公路上跑沒有什麼優勢。進藏的川藏南北二線、滇藏線、青藏線、唐蕃古道、新藏線,就連大北線都已經全程是柏油路了。越野車進藏要換一對公路胎,加大油箱,座位不好加寬了,整天站著騎也不現實。你也可以不做任何改動,但要帶一個裝滿油的備用油桶綁在行李上。
我在進藏的路上,遇到過格爾木到都蘭有300公里沒有加油站,有遇到過加油站偏逢沒有油的情況。還有開包檢查不允許攜帶散裝汽油的邊防檢查站。因此,通過性最強的越野車在長途進藏候選車輛里,其實並不占優。
騎行進藏選車,要選擇最適合你的,記住這幾條忠告:1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2隻選對的,不選貴的。3牛逼的車需要牛逼的人來駕馭。
二、準備好隨身攜帶的物資
標準配置
1、再熟悉方向的老司機也需要一個導航支架。手機支架有在車把上固定的,有固定在後視鏡底座上的。裝一個車把加強杆,在杆上可以固定。卡手機的方式用彈夾的比較方便,將手機夾的夠緊,四個角還有皮筋固定。擰螺杆的那種拆卸手機較慢,磁吸固定的根本就不適合摩托車。
2、頭盔藍牙耳機,可以聽導航,接電話,接對講機,聽音樂。
3、頭盔,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的範圍,進藏推薦使用揭面盔,鏡片換上防霧的鏡片帖,這個霧氣就是你呼出來的熱氣。揭面盔的方便之處在於不用摘下頭盔,把面揭開就可以和人交流,吃東西抽個煙喝口水都不影響。碳纖維的頭盔重量輕,久戴頭上脖子的壓力小。
頭盔大小適中,不宜使用賽道上的那種緊夾面龐的賽車盔。露臉的頭盔有一種半盔,也叫四分之三盔。這種盔面鏡一定要帶上,哈雷騎士那種帶墨鏡蒙面巾的戴法跑長途不行。頭盔是安全騎行中最重要的裝備,多花點錢買的是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