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骨朵星番
上周末,五部新片扎堆上映,胡玫執導的《進京城》是其中唯一一部國產片。
影片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以一代名角岳九等人的傳奇命運為線索,展現國粹起源。焦晃、富大龍、馬伊琍等實力派的加盟更是為影片增色不少。
富大龍,1976年生人,童星出身,從業以來奉獻了許多佳作。近幾年在網上認知度比較高的,當屬《大秦帝國》中的贏駟大王。
事實上,可能很多年輕觀眾不知道,電影才是他早年間的主場。2007年,憑藉電影《天狗》,富大龍一舉獲得了第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主角、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
此後,他更多活躍在電視劇領域,《進京城》是他近年來拍攝的唯一一部電影作品。為了演好一個舞台上的名角兒,他從零開始學習男旦,全程真演真唱,將為戲瘋魔的岳九塑造得活靈活現,感人至深。
在富大龍看來,岳九是一個「在戲台上見人生」的人,以戲為命,戲比天大,他自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岳九無疑是極端的,對舞台的熱情宛如一團烈火,灼傷著觀者的眼睛,燃燒著自己的生命,相比之下,更適合富大龍的形容詞是有節有度。
戲外,他給人的印象是儒雅的,和氣的,說話慢條斯理,偶爾還會用一些如今在書面中都很少看到的四字成語。你很難相信,面前這個人演過那麼暴戾的帝王,但你也知道,這個人有自己的稜角。
很多演員主張戲外要減少曝光度,但很少有人像富大龍這麼決絕,刪光微博退出社交媒體,說不出現就真的不出現。對於有些旁人認為很重要的問題,他很佛系,但有些事他又意外地較真。「最窮影帝」的稱呼他不喜歡,但他也沒有就此痛心疾首地拍著大腿點評現在的風氣,他只是清凌凌直視著你的眼睛,說自己不贊成用貧富去衡量一個人。
富大龍對自己的定位是「基層演員」,聽起來就與奢華無緣,他說基層演員像手工匠人,一塊粗木頭交到你受眾,「雕龍像龍,雕虎像虎,這是你的本職」。總而言之,做比說重要,活兒比人重要,做最好的自己,其餘任由人評說。
從零開始學男旦,進組第四天就要上台
傳奇伶人岳九,一度給《進京城》的選角造成難題,因為這個人物身兼兩種表演形式,是一個「在戲台上見人生」的人,簡單用替身的話會損失很大。富大龍起初心裡也沒底,在這之前,他只是在小時候學過一點點花臉,旦角完全沒接觸過。
這個角色定下來的時候,他還在另一個劇組,殺青後直接趕來《進京城》。「大概在第三天、第四天,就要上台演第一齣『千里送京娘』,也就是說我只有三四天的時間來進入角色。」
在富大龍的記憶里,最緊張的就是這前四天,第一天學習的時候總感覺勁兒不對,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找著感覺,進入排演階段。上台之前,他感覺全劇組可能都在拭目以待,「如果不行,很可能就要換人。」當然,結果證明,他完美通過了考驗。
就這樣,他一邊拍戲,一邊早中晚地練功。其實,原本胡玫導演準備了替身演員,來完成一些專業的高難度動作,但最終富大龍還是堅持親身上陣,全程真演真唱。
戲裡,被放逐出京的岳九綁腿在鋪滿豆子的地上行走,苦練腰腿功力,戲外的富大龍也受了不少罪——上妝勒發、吊眼,毀精神;少餐縮食,毀身體;變音說話,毀嗓子。但也正是在身體的苦痛之中,他感覺自己與岳九越來越近。
老一輩戲曲演員才是真的戲比天大
「作為中國演員,是躲不開戲曲的,我們和他們一脈相承。以前很多比較簡化的教科書上說,戲曲是程式化的藝術,相對今天很真實的表演,說法好像含有某種貶義,但其實有實踐之後就會知道,我們中國古老的戲曲藝術絕對是生活化的,老藝術家演戲也都是在演人,都是來自生活,完全是真實的情感,只不過在外化的時候有一套更棒的絕活,其實要更難一些。」
在富大龍看來,岳九是真正用一生詮釋了「戲比天大」四個字,「他的生活里沒有別的,你感覺他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為舞台做準備,戲裡有那種情節,他把他多年積攢的金銀拿出來,就為了再次上台唱一齣戲。」
「以前的戲曲大家就是這樣,他們的一天二十四小時里,有二十個小時都在練功,生活里可能窮困潦倒,一上舞台光彩奪目。所以我說,戲如天、戲如命這種話不是誰都能說的。」
他覺得自己也沒有達到那種程度,不過出演男旦可以說是一次比較近似的體驗。「演旦角的人,他生活里也要一直琢磨女人是怎麼回事,怎麼樣更美,尤其一個男人跨性別去演的時候,幾乎就是把一生都放進去了。我認識好幾個現在的青年旦角演員,不理解的人會覺得他們怎麼有點女氣,其實人家是練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