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在史蒂芬·金完成他的中篇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時,他肯定不曾想到這部「畸型怪胎」(作者自嘲)改編的電影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成為至今依然無法撼動的影史經典。
《肖申克的救贖》出自小說集《四季奇譚》,於1982年在美國出版。
原小說集由4個獨立的故事組成,分別為《肖申克的救贖》、《納粹高徒》、《屍體》與《呼吸》。
其中每個故事都是作者在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之後,用「瓦斯桶中殘留的燃料」寫成的。
《肖申克的救贖》寫於《再死一次》之後,《納粹高徒》是在《幽光》完成後,《屍體》是在《午夜行屍》之後,《呼吸》是在《燃燒的凝視》寫竣之後才動筆。
這4個故事以「春夏秋冬」四季命名,《肖申克的救贖》的標籤是「春天的希望」。
每個故事的字數都在25000字到35000字之間,作者稱之為「小說中可怕的三不管地帶」,能夠得以編輯成小說集出版,本身就是非常幸運的事。
然而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明顯難度更低,電影史上不乏長篇小說改編失敗的案例,如2002年的《基督山伯爵》就將一部復仇經典改編成了平庸的動作戲。
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也難以倖免,《手機》改編的《奪命來電》難以展現原作恢宏悲壯的末日氛圍;
《劫夢驚魂》改編的《捕夢網》連小說中「捕夢網」這個概念都沒講清楚;
2017年的《黑暗塔》改編自史蒂芬·金的鴻篇巨製,望能開啟一個IP,結果卻輸得一塌糊塗。
與之相反,40000字以內的《肖申克的救贖》改編更能很好詮釋小說中表達的主旨,當然這也有賴於編劇兼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的妙筆生花。
電影首先根據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里曼兩位演員的實際年齡和相貌對小說中涉及到的年份進行了必要的調整;接著將小說中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做了微調,令其因果關係更加緊密;最後加入了幾處原創人物情節豐富了劇情,令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銳。
影片在爛番茄上有91%的新鮮度,98%的爆米花指數;豆瓣Top250排名No.1,超120萬影迷給出了滿分,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IMDb和時光網上同樣也都是最高分。
但大眾口碑和行業硬榮譽從來就不意味著等同。
電影《肖申克救贖》在上映當年可謂慘澹,它獲得奧斯卡10項提名以及金球獎2項提名,在與《阿甘正傳》和《低俗小說》的競爭中都盡皆落敗,影片最終仍是顆粒無收,堪稱奧斯卡史上最大遺憾。
不過雖然《肖申克的救贖》並未能夠獲得行業的認可,但是和那些曲高和寡的藝術片相比,它確實更迎合大眾的口味。
特別是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也許是國情的原因,其對於人生的思考和探討更能引起強烈的共鳴。
幾年後,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它一躍而起,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第一神片。
如此命運與周星馳的《大話西遊》頗為相似。
來那就在跟著皮哥溫習一遍這部影片:
安迪·杜佛蘭在未被送進肖申克監獄之前,是個對業務十分熟悉的銀行家。
被誣陷殺害其妻子及情夫,使他在獄中所做的一切都具備正義性。
由於運用其業務能力為哈德利上尉解決了問題(在1949年),使他能夠解決博格斯「三姐妹」的麻煩。
後來在四個月之間,幫助監獄中半數獄警辦理退稅,並得到典獄長山姆·諾頓的信任,幫助他洗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