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時間橫跨四分之一個世紀。
遭遇過軍事轟炸、洪水、重病、死亡……
這不是電影里的故事。
而是一部電影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真事。
本來,它該在2001年就上映的。
可是足足難產了18年後,「呱——」的一聲。
它終於降生了。
導演和影迷不禁都泣不成聲——
《誰殺死了唐吉坷德》
El hombre que mató a Don Quijote
如果提前得知這是一部被下了「魔咒」的電影,導演當初還會不會選擇開機呢?
說不定,還真可能會。
不得不說,「唐吉坷德」這幾個字實在太邪門。
就像一個古老的寓言,在現世重新應驗。
如果能夠為這一切荒誕的事情找到源頭的話,那只能從按下按鈕的那個人開始——
導演特里·吉列姆。
1940年出生的射手男。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喜歡滑稽表演,後來當上英國荒誕喜劇片的扛把子。
「逆反」,貫穿了他創作的一生。
快上中學時,他迷上一本叫《MAD》的諷刺雜誌,這本雜誌很厲害,拒絕一切廣告,但全書的內容都是以假廣告形式呈現。
比方說這個戒菸創意:
「嗨,我希特勒,我幹掉了數百萬人,但這沒啥,我想和你說說真正絕妙的掘墓者……」
解構歷史 反諷 滑稽表演,吉列姆就認這種快樂。
在英國兒童電視節目的工作期間,認識了著名喜劇團體巨蟒團,從此開啟他怪誕喜劇導演一哥的地位。
Sir最迷他這三部片:《人生七部曲》《妙想天開》《十二猴子》。
三部電影,三種對抗時間的人生觀——
無所謂抗爭反正都沒意義;
抗爭到底哪怕活在夢裡;
以及,抗爭到最後明明贏了卻還是被歷史乾死。
因為太酷,而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2000年那會,J·K·羅琳很想請這個瘋子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但華納希望電影更低齡和通俗,吉列姆這個怪人直接甩手不幹了。
反正又不是頭一次拒好萊塢,《誰陷害了兔子羅傑》《阿甘正傳》《勇敢的心》《異形4》的製片人都和他談崩過。
就像前世託夢一般。
拍完《十二猴子》後,一個想法始終縈繞在他心頭——
拍唐吉坷德。
像他那樣,以正義之名擊垮正義的真實感,用虛無編織理想。
在誓言立下的那一刻,吉列姆也被詛咒拋進了一個詭異的世界。
等他歸來。
已經從躊躇滿志的探險者。
變成了滿頭花白的老頑童。
他被偷走了時間、夢想和才華。
而命運支付給他的,是一部修修補補、顫顫巍巍的電影。
那《誰殺死了唐吉坷德》這片到底怎麼樣呢?
Sir想了無數個形容詞。
但也只能說——
一言難盡。
電影一上來,就是唐吉坷德和風車決鬥,一個順時針就被風車掛到天上。
結果機器故障,他掛在風車上下不來了。
沒錯,這是一個電影片場。
接著很起范兒的青年導演托比正和電話那頭的製片人干嘴炮。
因為創作理念不和。
製片人希望故事更大眾一點,但導演顯然有自己的想法。
當天晚上,導演在酒店離奇地淘到一張盜版碟。
托比像發現自己丟失多年的孩子,本能地把碟片放進懷裡——
因為碟片里裝的是10年前托比學生時代的畢業作品,片名也正是《誰殺死了唐吉坷德》!
他當年大膽啟用西班牙偏遠小鎮的普通人做演員,最後還拿了獎。
世界上有一種喪,就是在時間的攪拌下,被自己過往的才華打臉。
托比再也不能在這個垃圾片場多呆一分鐘。
他冒出一個重探「成名作」的想法。
偷偷溜到當年的拍攝地,看看老友們過得如何……
你看出來了。
《誰殺死了唐吉坷德》要做的是打通古今,消除現實與回憶的分界。
現實和電影,電影和電影中的電影,形成了某種不可思議的互文。
演唐吉坷德的老頭,老鞋匠哈維爾。
瘋了。
瘋成啥樣?
十年沒卸過妝,在路邊隨時會倒塌的舊屋裡,一台投影儀,一邊放著當年的電影,一邊由當年男主哈維爾親自為你表演唐吉坷德。
五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