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印度寶萊塢系列的電影,所有人對於印度的電影一直都存在一個固有印象的誤區。感覺印度電影好像就是歌舞、肚皮舞、或者當地傳統的衣飾印象的幾個特點,其他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新鮮感。過度放大的電影特效過度誇大,比如一人可以大戰半個軍隊,主角仍然毫髮無傷?
之前……坤仔也是認為印度的電影或許太過於模式化。一直到2019年新上映的印度電影《調音師》登場,徹底顛覆了對於印度電影的誤區。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確稱得上口碑不錯,也是繼《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的又一部精品。
《調琴師》是由導演斯里蘭姆·拉格萬執導,阿尤斯曼·庫拉納、塔布、拉迪卡·艾普特聯聯合主演。
一、採用多種敘述方式,闡述電影所傳遞多元性信息量。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第一感覺應該是好奇,到底這部電影的主心骨講述的是:犯罪類型?還是愛情類型?難道是諷刺買賣器官?還是實現夢想的坎坷經歷呢?
在坤仔看來,這幾個點都是導演想要傳遞的信息。你想想……從一部電影可以獲取到這麼多信息量,不難看出這篇影片的質量的確屬於上乘佳作。
二、原本夢想、愛情可以雙收,為何突遭橫禍?
盲人阿卡什本身通過裝盲人來獲取音樂靈感,意外邂逅生命中的真命天女蘇菲。如果不是一場意外的殺人命案,或許男主最終的結果應該是人生贏家,夢想、愛情可以雙收的局面。
導演考慮以這樣獨特的方式開展電影劇情,想表達關鍵信息在於以下兩點:
第一個:男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低谷,不但失去了摯愛,而且變成了真正的盲人失去了夢想,這是傳遞一個不公,誰應該為這些冥冥之中的不公來買單?
第二個:暴露了人性的黑暗,劇中以Chhaya Kadam大嬸為首的三人組,則做起「牆頭草兩邊倒」的勾當,為了實現最大利益化,在正反派面前玩起了雙重背叛的手法。著實把人行的黑暗展現的淋漓盡致,令這部電影可看性提升了一個高度。
三、結局符合寶萊塢電影一貫風格,但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看過這部電影的結局,所有人跟坤仔是不是都有一個疑問?這個感覺就是有點懵!雖然結局的方式很符合印度寶萊塢電影一貫的風格,但是對於結局依然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如果說最後說:西米良心發現,放走了阿卡什。那麼最終駕車調頭返回是為了撞男主?結果遭遇獵槍的橫禍,那麼當時她為何要放阿卡什走呢?
很明顯……最後阿卡什跟女主蘇菲在國外再重逢,那麼從最後踢走易拉罐行為,跟女主重逢握手的表現來看,男主最後應該是眼睛重見光明了。他的眼睛最後是不是用了西米的眼角膜治好了眼睛?還是最後因為個人的音樂天賦,在國外賺到了錢成功做的手術呢?
最後這個開放式的疑問,往往給人的感覺好像沒看夠。這部《調音師》沒過於使用炫酷的特效撐場面,以人性作為突發點,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評論區快快發表你們的觀後感吧(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所有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