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是個醫生,家境還算不錯。是個來是善良的人,村裡有人生病,來家裡說一聲,就能馬上過去。借出去得錢,張雲從來不要借條,倒是他老婆翠菊,每次有人來借錢,她都會在本子上記載下來。
這年,張雲突然得了疾病,一連住院了好幾個月,出來後錢財所剩無幾。而這時,兒子上大學又急需學費,張雲想著過去自己借出去那麼多錢,自己去借總該沒問題把,但是萬萬不想到,借遍了全村也沒借到多少錢。
張雲不敢相信,自己平時大方資助的親朋好友,如今自己有困難卻不管不問。一時間,舊疾未愈,又氣進了病房。翠菊拿出賬本,仔細算了算,共借出去了七萬多元,想著這下他們逃不掉了吧。可當她拿著賬本挨家挨戶收錢時,這些白眼狼卻都不承認,說無憑無證的,拿一本本子就能說明什麼?
眼看著報名時間馬上結束,兒子急得不行,搶過賬本跪在借款人面前,哭求他們還錢。然而哭和跪並沒有感化借款人。張雲徹底明白了自己的錯,錯在不該太相信人心了。
「孩子,起來」說話的是陳婆婆,村裡人都知道陳婆婆無兒無女,是個五保戶。也曾跟張雲家借過錢,但不管是翠菊去催錢,還是張雲去借錢,都沒有去陳婆婆家,因為她太窮了。
陳婆婆掏了一個手帕,一層層打開,裡面是一沓疊得整整齊齊的錢。她從裡面拿了五百塊,說:「這是還你們的。」隨後,有拿出1000塊錢,說:「這是給孩子讀書的。」
張雲和翠菊呆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了。陳婆婆笑著說:「這是我的棺材本,你們緩過氣來再還我。」張雲跪下舉手發誓,說:「等我緩過氣,我一定百倍還你。」
其實張雲本就是一名醫生,容他緩過這口氣,賺錢並不難。後來,城裡的一名老同學開了一家診所,高薪聘請他去幫忙,再後來,老同學另有發展,診所就盤給了他。
誰能料到,張雲不僅沒倒,還越做越大掙了大錢,這時村裡有人來跟他借錢,吃了不少虧的張雲,這回可沒那麼手軟了,張雲就再也不借了。不管你跪下發誓也好,他只兩個字,不借。
三年後,兒子大學畢業了。張雲帶著兒子來到陳婆婆家,先是給了1000元還了陳婆婆,隨後,又拿出二萬元,說:「這是利息。」陳婆婆看呆了,她做夢都沒想過有生之年能見到這麼多錢,一時呆木,趕緊推遲說太多了。張雲說:「不多,當年我說過百倍還你的。」村裡人得知陳婆婆獲得如此巨額後,那些曾經沒借錢給張雲的村民悔的腸子都青了。
後來,張雲在縣城買了房子,就很少回村了。一旦有時間並會將陳婆婆接過去,陳婆婆老了,需要人陪,張雲也將陳婆婆當做自己親生母親一樣照顧。但是其他人,就再也別妄想向張雲借一分錢,哪怕是親兄弟也不行。
村裡有人說他做得對,也有人說他做得太過了,但不管怎麼說,張雲就這麼做了,而且,一點也沒要改變的意思。
村裡有人說張雲做得對,也有人說張雲做得太過了,但不管怎麼說,張雲說到做到,跟那些借錢不還,還看笑話的村民成了鮮明的對比。